野生植物|云南梧桐 拯救“极小种群”彰显中国生态智慧( 二 )


野生物种若已不存,就失去了特殊保护的必要。1999年我国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就没有列入云南梧桐。2004年,四川省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残存的200株云南梧桐,但此后再无发现报道。
2017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团队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大东乡开展野外调查研究。副研究员杨静等人发现了被认为在云南已经“野外灭绝”近20年的云南梧桐。随后在元谋县江边乡开展调查时,他们再次在一个小山崖的岩缝中发现了10余株云南梧桐。
“云南梧桐是群落中的优势和建群树种,当地小动物会采食它的种子,所以它是生态链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恢复价值。”杨静对本报采访人员说。不过,被发现的云南梧桐基本都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两侧的砂石陡坡上,生境恶劣,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云南梧桐随后发生的故事,开始与“极小种群”紧紧联系在一起。
“2020年开始,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阿拉善西南项目中心)资助我们发起了云南梧桐抢救性保护工作。”杨静介绍。在昆明植物园及元谋县当地,研究团队对云南梧桐分别进行了就地保护及迁地保护。“我们还与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合作,繁殖了2000株幼苗。”杨静说。
为了进一步保护该物种,云南梧桐被列入今年4月颁布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征求意见稿)中。在今年9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云南梧桐也被纳入其中。这是时隔22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再次更新发布。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外,单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梧桐面临的境遇很有代表性。这些在自然界里分布地域狭窄、受外界因素胁迫干扰、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种类,都有另一个名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早在2005年,云南省就提出要进行极小种群的保护。
云南生物资源丰富,也是野生物种受威胁严重的地区。为了拯救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物种,云南省于2005年编制了《云南省特有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2010年3月,《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将62种植物、50种动物列为极小种群物种。同年8月,原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实施方案(2011—2015)》初稿中,首次使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随后又委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对其进行科学定义。
2012年3月,《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正式下发,提出了我国120个需要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2013年,这一概念的科学定义正式发表。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