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馆建设的“海宁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展演、收藏、研究、传承、教育的场馆 ,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 ,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和运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近年来 , 浙江省海宁市提出了“1+12+120”非遗馆的建设计划 , 即1个县级综合非遗馆、12个镇级专题非遗馆、120个村级非遗展陈馆 。 目前 , 海宁市已经建成108个非遗馆 , 这些非遗馆全面展示了海宁非遗资源的主要门类和代表性项目 , 呈现了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相关活动 ,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和有益的借鉴 。
以旅游景区为载体 ,
构建“线下+线上”非遗馆体系
非遗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门类 , 是“旅游吸引物” , 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非遗当代价值的实现 , 通过共同开发、活态利用 , 促进文化交流、形成文化认同 , 成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核与驱动源 。 海宁市利用景区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人流 , 以景区中原有建筑作为场馆 , 因地制宜建立外观与景区、街区整体风格一致、文化内涵相吻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 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海宁市南关厢历史街区 , 展陈面积约3200平方米 , 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技艺展演、活态体验等与旅游紧密结合 , 成为海宁市南关厢历史街区的重要景点 , 免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 。 在旅游高峰期 , 每天接待旅游团队30多个 , 游客上千人 , 是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突出代表 。
同时 , 海宁市根据地域特色和旅游线路分布 , 积极开展镇级专题非遗馆的建设 , 硖石灯彩馆、海宁皮影戏馆、潮文化馆、剪纸专题馆、竹编展示馆、三雅小唱馆等一批镇级专题非遗馆依托景区资源 , 完整展示了当地特色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表现形式、代表作品 。 镇级非遗专题馆不仅是各镇(街道)历史文化展示的一个重要载体 , 更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多元化保护、文旅融合保护的重要平台 。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的乡村非遗馆建设 。 乡村非遗馆以“一村一品”为特色 , 将传统农业耕作习俗、蚕桑生产习俗、传统渔业捕捞等非遗和传统建筑、古戏台、古寺庙的保护相结合 , 打造了一大批独具匠心、各有特色的乡村非遗馆 。 乡村非遗馆最初以举办民俗活动、文艺演出、展览体验等吸引各地游客 ,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 , 开始打造“乡村非遗IP”,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 非遗文创设计、非遗直播带货……不断丰富非遗旅游产品供给 , 形成了非遗旅游品牌和产业链 , 从而良性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 经过多年的培育 , 海宁市的乡村非遗馆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