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青年在大陆留住“乡愁”

新华社厦门12月10日电(采访人员李慧颖 邓倩倩 褚萌萌)乡关何处是 , 两岸皆故土 。 一群来自台湾的年轻人 , 正投身到大陆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 他们是乡村营造师、老街规划师、生态“新农人”……从产业培育到古厝活化 , 从文化创意到驻村乡建 , 他们在大陆广阔田野间找到筑梦的舞台 , 他们改造乡村面貌 , 守护乡土文脉 , 留住“乡愁” 。
乡村营造师:像水滴融入大海那样融入村庄
来自台北的杨于萱 , 作为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过坂社区的乡村营造师 , 在此已驻村两年 。 她所在的社区 , 位于厦门周边的天竺山麓 , 旅游资源丰富 ,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 , 村庄修复古厝、整治环境之余 , 还引进了职业乡建人士落地式陪伴 。 2019年 , 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的两位台湾乡村营造师来驻村 , 杨于萱是其中之一 。
“我们的工作被称为‘陪伴式乡建’ 。 ”杨于萱说 , 就是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 , 扎根村居开展调研、文化挖掘、策划方案、人才培养 , 让村庄真正活络起来 , 而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造 。
“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那样融入到村子里 。 ”在她看来 , 乡村营造师就像寻宝者 , 一头扎进乡野 , 以“新村民”的视角 , 发掘和保护乡村的文化和禀赋;又要像一个护航者 , 深度参与到乡村发展过程中 , 为古旧的村落凝聚起新的精神气质 ,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建设家乡 。
两年来 , 杨于萱和同事举办“晚间老年大学” , 柔力球、广场舞、腰鼓、歌仔戏 , 来上课的阿姨老伯们 , 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举办“儿童议事会” , 让孩子们学习和探讨“碳中和”这样的新名词;举行全村短视频大赛 , 获奖作品多数来自几年前还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家……
【大陆|台湾青年在大陆留住“乡愁”】“人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 村子就会‘活’起来 。 ”杨于萱说 , 看到不识字的老阿姨们穿上学士服参加“老年大学”的毕业礼 , 看到以前寡言羞怯的村民们落落大方地为游客们导览解说 , 看到年轻人回乡建设 , 村里的创意民宿、咖啡庭院带来人气和活力 , “这时就会觉得自己就是村子里的一员 , 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连接线 , 会编织出乡村新的图景” 。
老街规划师:打造大陆版的“大稻埕”
福建省闽清县梅城印记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 , 是台湾规划设计师曾芝颖在大陆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 2018年底 , 她带着团队入驻梅城老街 。
“乡村和老街连结着大多数人儿时的记忆 , 能唤起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 。 ”曾芝颖说 , 为了留住“乡愁” , 在改造老街的过程中 , 他们团队用纪录片将老街蜕变的过程记录下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