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金俊音:敦煌来的孩子( 三 )






(小金老师在不同地方讲解敦煌)
我讲 , 我存在
金俊音没有选择在博物馆做职业讲解员 , 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 毕业后他在敦煌做了文化空间 , 更多的时候待在敦煌 , 安逸闲散 , 也经常到全国不同地方去讲解、学习 , 来回于大城小城之间 , 让他觉得更自由自在 。
“在敦煌讲敦煌 , 进入洞窟 , 大家已经是近距离了 , 不存在遥远 , 看图就好 。 可是走出敦煌 , 才发现其实很多人没有去过敦煌 , 觉得离自己很远 , 我就要想办法用不同的讲法 , 拉近敦煌和大家的距离 。 ”很多时候 , 到各地讲解敦煌文化成为他出发的原因 。 比如前段时间他想去北京看展览 , 当地的朋友知道后随手帮他组织两场关于敦煌的讲解 , 观众很多 , 他一天讲五个小时 , 然后再去其它展厅看展 。 “不管在哪里 , 既然观众来了 , 就要尽量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 ”随时随地 , 他都可以上岗讲敦煌 。
不同群体 , 不同的讲解方式 。 和那些程式化机械化的讲解员不同 , 金俊音的讲解 , 每一场都不一样 。 前段时间有一次讲解 , 两个孩子在旁边聊天:“你会唱「黑人抬棺」吗” , 然后就开始偷偷唱 。 金俊音严肃地问这两个孩子:“你俩唱完了吗?”他们顿时非常害怕 , 金俊音接着说:“来 , 我带你们看一看敦煌壁画里画的黑人是什么样子 。 ”正好 , 那天他身后就是壁画里的黑人画面 , 如此巧妙的联系 , 家长孩子都觉得好 。
也是在长期的讲解中 , 金俊音发现 , 自己做的事情 , 不只是给别人讲故事 , 还应该传递一些价值和意义 。 讲一身塑像 , 他会讲自己的感受 , 为什么觉得它美 , 通过塑像的表面能否看到它的内心 , 匠人做塑像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他不只是完成任务 , 而是在创作 , 这其中一定有工匠心里想去做 , 想要改变的东西 。 “一身塑像可能很简单 , 但我想让观众 , 尤其是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美 , 让他们看到艺术创作的力量 , 可以延续千年被我们看到 , 并且持续为之感动 。 ”
年轻人的表达 。 他有时会觉得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表演 , 讲解让他有存在感 , 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 “和观众互相成就吧 , 我特别喜欢观众向我提问 , 因为这会引发新的思考 , 我可能当场就能想通 , 然后给出答案 , 有的问题我解答不了 , 我会先从我知道的角度回答 , 不知道的部分 , 恰恰就是我该学习的地方 。 ”
闲着的时候 , 金俊音会把敦煌壁画的图片一直放大再放大 , 去看微小的细节 。 最近他在研究敦煌壁画里人们的生活习俗 , 服饰纹样 , 细节到一个花边是怎么来的 , 他自己知道 , 敦煌文化 , 学一辈子都学不完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