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从一场晚会,听到“声音”更远的想象( 三 )


让“少数人”的声音故事被听见
如今喜马拉雅已有超520万活跃主播 , 他们构成喜马拉雅又一“护城河” 。
晚会中 , 搞笑大叔洛宾、老崔、明月闲人、沐阳讲故事、瘦驼、一刀苏苏等6位喜马拉雅主播代表在白虎篇亮相 。 对他们而言 , 声音可以个性表达 , 也能够反哺他人 。
广播剧|从一场晚会,听到“声音”更远的想象
文章图片

喜马拉雅主播代表
除专业主播外 , 在喜马拉雅 , 不同代际和身份的主播也在同步崛起 , 越来越多的人在被发现、被看见与被喜欢 。
64岁的退休老警官冯基宇根据自己32年的从警经历 , 在喜马拉雅自编自导自演《中国刑侦大案》音频节目 , 被听友称为中国版“华生” 。 在喜马拉雅 , 像冯基宇这样的60岁以上的主播超过5万名 , 其中年龄最高的已经100岁 。 因为音频伴随性强、易于学习和传播等特点 , 成为这些“银发主播”分享生活、传递知识的首选方式 。
在喜马拉雅 , 用户不仅可以听到这些老年人的分享 , 还能通过一群乡村主播们 , 了解到更广袤的乡村生活 。 1991年出生的阿文 , 以“阿文创业日记”为主播名 , 在喜马拉雅录制了一档播客节目《阿文创业日常》 , 用音频分享自己在乡镇创业的心得与体会 。
除此之外 , 一群被网络世界忽视的“少数人”也在喜马拉雅通过声音找到了价值 。
宁波90后视障小伙王彦龙创办公益社企 , 培训有声书主播 , 解决500多人就业;沈阳80后盲人推拿师吴光上喜马拉雅做主播 , 成专职说书人 , 他的作品《白话红楼梦》点击超2000万;深圳独立策划人、情感陪伴师“归期”失明后上喜马拉雅做主播 , 他以语音直播形式继续进行情感陪伴 , 向听友传递爱与温暖……喜马拉雅上残疾人主播已超过8000名 , 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万元 , 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8亿 。
喜马拉雅运用音频技术弥补数字鸿沟 , 让这些曾经被忽略的个体成为“声命体”的重要因子 , 通过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 , 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 也为别人带去精神慰藉 。 这也正是技术普惠价值的体现 。
未来 , 声音的想象可以更远
但声音的想象空间远不止如此 。
在“123喜马拉雅之夜”中 , 公益计划“大地新声”正式开启 , 希望通过发挥喜马拉雅的平台价值与影响力 , 为中国优秀传统声音文化打造新的展示与发展平台 , 讲好中国故事 , 传递好中国声音 , 助力传统文化振兴 。
同时 , 在多年的公益实践过程中 , 喜马拉雅对公益慈善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公益事业不是单纯的物质给予 , 更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