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双溪八景,一部浓缩的地方历史画卷( 二 )



明朝中期 , 大邹集镇东码头沿岸已有农产品商品交换 。 随着交易量增加 , 人流物流密集 , 交易场所不断扩大 , 老大街、南街、北街和石头街相继形成 。 其中 , 老大街东西长约200米 , 宽4~5米 。 清初时 , 四条街两侧已是店铺林立 , 摊点紧挨 。 老大街上有酱园店、饺面店、布店、药店、香店、剃头店、酒糟坊、茶馆及酒楼等;南北街和石头街上有铁匠铺、银匠店、棉花店、烧饼店、杂货店、染坊、木匠铺和饭馆等 。 除店铺外 , 石头街上还有前茶庵、后茶庵和福神庙三座庙宇 。
大邹集镇与数乡为邻 , 水上交通便利 , 平日买卖者也较多 , 若逢集市 , 老大街、南北街及石头街上更是摩肩接踵、人流涌动 , 各种买卖声相互交织 , 声浪如潮 , 构成了一幅忙碌、喧闹的景象 。
当铺深院
早在清康熙年间(1661~1722) , 大邹集镇上班氏便经营当典铺 。 其时 , 班家是富甲一方的大户 , 有农田近千亩 , 耕牛一百多头 。 清咸丰年间(1851~1861) , 丹阳商人张九锡来到大邹 , 花巨资从班氏后人手里购得当典铺 , 并重新改造修建 。

改建后的当典铺规模宏大 , 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 营业、仓储及居住用房114间 , 其中后侧建有上下两层共24间的楼房 。 西北角设有望风台 , 登楼可俯瞰整个当典建筑群 , 驻守值勤人员日夜巡防 。 当典铺还建有风火墙、风火巷、花园、浴室、茅厕、厨房、水井等建筑;内有大小天井16个 , 设有明巷和暗道 , 曲折幽深 , 平时虽相互贯通 , 但非知情人不能轻易找到出口;遇有火灾、盗匪时 , 巷道可随即关闭 , 使其各成独立院落 。 水井特别大 , 井口能放一张大桌子 , 四面可坐人打麻将 。 水井紧靠当典铺中心的首饰房 , 其间设有专门通道 , 遇有土匪抢劫时可往井底藏匿贵重物品 。
其时 , 大邹集镇是盐城以南、兴化以北乡村的主要贸易中心 , 此当典铺也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当行 。 该当典铺还办理“通兑” , 帮生意人将银两换成银票带走 , 或将银票在此处兑换成银两 。
当典铺位于今天大邹当典巷西侧 。 张九锡经营当典铺后 , 又历经三代 , 到抗日战争时期衰败 , 其玄孙张健将家产全部卖完 , 只留旧屋三间 。 这家当典铺在大邹集镇上存续了200多年 。
浮暄夕照
大邹集镇上曾有一爿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老浴室 , 名叫浮暄池澡堂 。 “浮暄池”三字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写 。

浮暄池澡堂原址在今天大邹集镇丰乐路东侧、初级中学东大门对面位置 , 系郑板桥表兄的父亲、当典铺老板班氏所建 。
浮暄池澡堂只有一个浴池、两个堂口 ,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 顾客都是老板的客户或亲友 , 每天晚上洗澡的只有一二十个人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