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典标|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二 )


洪霞索性让书店继续“高冷”下去。
也有热心读者支招,为什么不像那些网红书店一样卖咖啡、出甜点。或者试试在抖音上直播带货。
“来店的读者本就不多,咖啡和甜点卖给谁?直播三言两语怎么能说清楚一本考古类的书?谁会掏腰包?”在洪霞看来,这些只是“花时间赔吆喝”的“虚招”。
“我们的书店是让读者找得到新书、查得了资料的地方。”洪霞说,“做咖啡我们不专业,还不如去咖啡厅。”
尽管店员经常比顾客还多,但洪霞最乐意干的事就是到书店值班——坐在狭小的前台,看着满满当当的“宝贝”,等着“识货”的读者和她聊上几句。
张典标|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文章插图

考古书店前台。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张典标摄
“选书真不错!哪个单位办的书店?”这一天,唯一的顾客小张忍不住发问。在书架间流连忘返的他,正在写一本历史小说,找了好久南北朝史料,这里刚好有!
“我们自己办的,目前是全国唯一一家考古文博主题的独立书店。”洪霞得意地回答。
“为什么在不临街的犄角旮旯里开这么一家书店?都没人来,能活下去吗?”每个到店的读者都很困惑。
事实上,开业10年来,书店就没挪过窝,主打考古文博的专业定位也从未改变。10年间,书店并未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靠情怀硬撑。相反,最初占地30多平方米、只有一排书架的小店,不断在“长胖”。
张典标|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文章插图

书架上挂着千字文标记“位”。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张典标摄
书店经营的成本并不低,每年租金25万元,3个店员平均月工资都超过一万元,比肩北京头部书店的中层职员水平。
“有其他收入‘养活’书店吗?”面对追问,这个来自安徽安庆农村的姑娘只好苦笑说:“我们只靠卖书,但一心想的是怎么把书‘玩’出花样来。”
张典标|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文章插图

书架上的考古装饰画。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张典标摄
年销售近500万元的“笨方法”
远在美国的柳扬每次回北京都专程到考古书店“按斤买书”。每次两个箱子,凑够48公斤。这是航班可以免费托运的最大重量。
这位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通过考古书店的每月书讯来挑书订书。书讯内容包括简介、目录、内页照片等信息,看似简单,洪霞花的心思却最多。
张典标|10年了,这家“冷门”考古书店为什么能活下来
文章插图

考古书店的纸质版书讯。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张典标摄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