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大|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六 )


武康大|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文章图片

2021年11月25日拍摄的居民在武康大楼“空中花园”种植的花卉盆栽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翔 摄
如今 , 武康大楼居民的自治已经形成了不少样板工程:解放前资本家的车库平顶 , 曾经一度是铺设沥青的废弃空间 , 现在被居民们自发改造成了一个种满花草、可以晾衣的公共休憩平台 。 每天落日西斜时分 , 武康大楼的居民们就三三两两上去散步聊天、赏景放空 , 在风景宜人的“空中花园”里怡然自得 。
“武康大楼的居民普遍素质高 ,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武康大楼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热爱 , 我们的社区自治和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事半功倍 。 ”柏书记说 , 武康大楼还成立了一个老洋房新生活议事会 , 所有那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事情包括养狗、装修之类 , 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讨论 。 这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平台 , 参与的有党员、物业人员、法律工作者 , 都是自己举手、自己报名的 。 议事有规则 , 事事形成公约、公之于众 , 居民们一视同仁都要严格执行 。 “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 ”柏书记说 。
武康大|武康大楼:“超级网红”背后的人间烟火
文章图片

2021年11月25日从武康大楼俯瞰周边网红打卡点 。 新华社采访人员 王翔 摄
软实力的分量
关于武康大楼和衡复风貌保护区内的优秀建筑 , 已经有很多专著 , 譬如《住在武康大楼》《遇见武康大楼》《衡复三书》《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
《住在武康大楼》一书的作者 , 是陈保平、陈丹燕夫妇 。 2015年 , 长期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作家陈丹燕 , 从国内外城市改造更新案例中得到启示 , 发愿给武康大楼里的居民们做一部“口述历史” 。 消息传到朋友圈 , 出生在上海的香港导演王家卫也再三叮嘱:“一定要重视影像资料的留存!”
写作筹备期间 , 陈丹燕住院手术 , 工程交给了她的先生、媒体人陈保平 。 后来 , 历时整整五年、经历许多困难 , 上海第一部街区居民口述史终于在2020年出版 。
“上海作为移民城市 , 很多街区都有老房子 , 为何武康大楼得以脱颖而出?”陈保平认为 , 武康大楼得天独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 , 与其美轮美奂的建筑外形相得益彰 , 才使它的百年风华历久弥新 。 “武康大楼附近 , 散布着上海半数以上的文艺院团 , 这里本身就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高地 。 ”
在这本厚达463页的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史最后 , 作者写道 , “城市文脉已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底气所在” , “上海 , 已到了为自己的城市留存丰富历史细节、从而凝聚城市精神力量的发展阶段”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