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古湘西行路难 有了铁路变了样

从吉首站出发 , 往西20余里 , 即到矮寨公路 , 6公里多的盘山公路色彩缤纷 , 犹如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中的彩龙 。
1935年初 , 湘西第一条公路——湘川公路开始修建 。 1936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 。 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 , 道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 , 惊险无比 。 其中矮寨公路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 , 垂直高度440米 , 坡度为70-90度的大小斜坡上 , 这样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多次转折 , 形成13道锐角急弯 , 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 。 公路最宽处不超过7米 , 最窄的地段不足4米 。 从空中俯瞰 , 如同一道巨大的折叠弹簧 , 堪称“世界公路奇观” 。
公路|自古湘西行路难 有了铁路变了样
文章图片

史料记载 , 修筑这段盘山公路 , 当年2000多位民工栉风沐雨奋战了整整7个月 , 其中2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矗立在路边的“湘川公路死难员工纪念碑” , 仿佛在诉说这条美丽公路背后的艰辛 , 也无声地述说着湘西人民对于交通的期盼 。
湘西自古行路难 ,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交通不便 , 信息闭塞 , 外界把这里称之为“中国的盲肠” 。
公路|自古湘西行路难 有了铁路变了样
文章图片

追溯湘西的交通史 ,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 沅水、酉水是湘西联系外界的主要渠道 , 这种状况直到1937年湘川公路通车才有所改变 。
但是莽莽大山 , 一条道路无济于事 。 湘西行路之难仍然难于上青天 。 湘西的脱贫发展也一直受制于距离、受阻于交通 。 改革开放前 , 全州公路通车里程不到2000公里 , 河道通航里程也不足1500公里 。 修路难、行路难、发展难 , 一直是湘西最大的瓶颈和痛点 , “要想富、先修路”“摘穷帽、拔穷根” , 一直是全州各族人民的最大夙愿 。
1978年2月 , 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干线焦柳铁路全线贯通 。 这一条铁路 , 对于湘西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它途经当时州内的大庸、永顺、古丈、吉首、凤凰5县市 , 以及怀化麻阳、鹤城、会同、通道等县 , 湘西地区闭塞千年的大门轰然打开 , 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枝柳铁路把改革开放的春风拉进了湘西的大山里 。 木材、药材、土特产等山货通过铁路走出大山 , 日用产品、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工业设备等也能通过铁路运进湘西大山里 。
公路|自古湘西行路难 有了铁路变了样
文章图片

当火车第一次停靠在位于猛洞河站时 , 24岁青年张时凤看到了改革开放和铁路贯通带来的发展机遇 , 他在车站附近办起鞋服店 。 张时凤每星期都要坐火车到外地进货 , 湘潭、株洲、柳州这些城市跑得最勤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