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多伦共生|“老土地”说:我与多伦路共生的七十年( 二 )


多伦路又是居民区 , 经典文化的高雅和老百姓的市井与烟火气有相容的地方 , 也有相悖的地方 , 所以比较难兼容 。 加之街区更新很复杂 , 各方都有不同的考量 。 多伦路上的老建筑是城市记忆 , 但城市记忆与城区发展之间总要尽可能地平衡 。
居民|多伦共生|“老土地”说:我与多伦路共生的七十年
文章图片

多伦路201弄弄口 , 右手边有多伦居委宣传栏 , 可以看到左联会址纪念馆 。 丁沪 图
居民|多伦共生|“老土地”说:我与多伦路共生的七十年
文章图片

201弄里 , 工作日下午 , 居民带着孩子在晒太阳 。 丁沪 图
我们这里地段好 , 配套设施齐全 , 尤其是老居民不愿意离开 。 这些年来 , 多伦路上一些老人因为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子女买房等原因陆续离开多伦路 , 但是201弄里还有很多老土地 , 出租的房屋较少 。 我自己观察分析 , 可能是因为整体居住环境好一些 , 毕竟居住条件是影响居民去留的关键因素 , 房子好一些的 , 能够忍受的 , 就不会轻易出借 , 而且居住条件的好坏也决定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 近年来 , 虹口区政府一直着力在进行社区更新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
现在多伦路的景观很漂亮 , 文化的风韵很足 , 但是如果没有沉下心来去思考它 , 看到的只是多伦路表面的变化 。
2006年 , 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 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2017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14年 , 为宣传文化遗产日 , 左联馆和多伦居委会“牵手” , 成立了共建单位 , 并寻找志愿者宣传多伦路文化——海上旧里解说团由此诞生 。
居民|多伦共生|“老土地”说:我与多伦路共生的七十年
文章图片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门楼 。 布强华 图
“海上旧里”是原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的题字 。 我们这个团队分工明确 , 刚起步时十个党员志愿者里有做展板的、搞摄影的、负责后勤的 , 我主要负责讲解 。
我对多伦路不一样的感情 , 正是源于在国企退休之后获得的讲解员新身份 。 我想的不再是发生在多伦路的生活琐事 , 而是开始从不同的维度思考我生活的地方 。
小街大文章:讲好多伦路的故事
文化是多伦路的本核 ,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都汇集于此 。
讲上海老房子 , 还要讲上海老房子里面的人 , 人才是房子的主体 。 人民城市人民建 , 人民是城市的主体 。 有了人就有了文化、就有了故事 , 有了人 , 由砖石构筑的建筑就有了生命 。 多伦路上的人和故事也是其区别于武康路、陕西北路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最重要原因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