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哈巴雪山游记(下)( 二 )


我从未见过那种炙热的、火红的、犹疑又坚定的新生 , 朝霞、云雾和远山纠缠在一起 , 彼我不分 , 像在厮斗 , 又像在厮磨 , 日光将出未出 , 太阳欲跃然于上 , 又迟迟难以决胜 , 如岩浆一般翻腾在云海当中 , 此起彼伏 , 将脚下的石板坡映照得面目狰狞 。
突然 , 天空在一瞬间清醒了 , 所有的路都清晰起来 , 所有的远山都光明起来 , 朝阳冲破萦绕在身旁的母体 , 完成了新一日的诞生 。 高山协作点燃了一支烟 , 给我拍下了一张颓唐的照片 。 那张照片竟一点忧愁也没有 。
2016 年 11月 , 云南迪庆 。 远眺哈巴雪山 。 (图 / 视觉中国)
人生的智慧
早上7点 , 天已大亮 , 整个大本营只有我吃到了向导煮的早餐泡面 。 我是第一个下撤的 , 通俗点说是倒数第一名 。 拜我所赐 , 高山协作得以提前下班 , 裹进被子里睡个回笼觉 。 这场户外徒步路线愣是让我玩成了旅游路线 。 骑马、不背包 , 将徒步者的微信加了个遍 , 把大家的故事摸得一清二楚 , 甚至赶上了每一顿饭 , 该吃的、不该吃的都吃到了——这可不是什么荣誉 。
刚吃了几口 , 高山协作眼睛一亮:“听 , 有人来陪你了!今天这天气 , 登顶的肯定不多 , 及时下撤也是智慧 。 ”第二个下撤的正是那个陪男朋友来的36岁女孩 , 她的心肺功能让她止步于海拔4500米——即便向导在旁边不断鼓励她:再上100米会有新的风景 。
站在4400米时 , 她正好听到我大喊的那声“好多星星!” , 转而不再赶路 , 抬头欣赏夜空 , 并庆幸随后的下撤让她也得以直面一场美丽的日出 , “这场日出都值回票价了” 。 她说 , 因为知道有人下撤 , 她才了无负担地坚定了没有必要再冒险继续前行的想法 。
饭后 , 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开始迈着从容的步子 , 检视营地所在的山坳 。 我们站在平地 , 做出一副双手插兜的稍息姿态 , 伸出两根手指 , 指向撤退的位置 , “就爬了那么一点儿啊 , 这不就公园小山头的高度嘛” 。 另一个说:“咱们下次来 , 没准能翻过那个山头 , 再走个十来米 。 ”
太阳温暖得恰到好处 , 我和倒数第二名逐日光而迁徙 , 用30岁的人生智慧完成对这次失败的合理化总结:“知道害怕和恐惧、及时止损 , 是我们30岁的人才能掌握的智慧啊 , 这才是人生呢 , 没必要一次性冲到顶上嘛 , 下次再来 , 这回就当踩点了 。 硬冲上去失温就好受啦?回去那个班还是要无损地上啊 。 ”
我开始意识到什么 , 转过头问她:“你觉不觉得咱俩就是拼命在想词儿给下撤合理化啊?”倒数第二名点了点头 。 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上山的入口处 , 猜测谁会是下一个下撤的:“你男朋友不会的 , 他决心过强了 , 前几天登顶失败他不甘心 , 这次不管怎样都会上去的 。 两个搭伙的年轻人也会上去 , 前几天坐车 , 两个人心心念念要登顶 , 我这心态从一开始就是 , 不行就撤、危险就撤 , 能看雪线4900米就不错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