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东北旅游好去处 全国各地清明节吃什么( 二 )


水上人家:讷谟尔河上一处处水上人家好似万里江流中的一叶小舟,飘荡在这变幻迷离的水面上 。虽然她们被水隔开在那孤岛上,但她们的精神面貌绝不是桃花源中人,他们知道-,晓得汉魏,申奥成功之夜,也将声声爆竹送上九霄云外 。置身这小屋之中,您才会真正理解,这里是北方少有的一块净土 。
渔舟唱晚:当太阳只留下半边羞红的脸,晚霞的红光正沿着树干慢慢的向上移动,从树干移到树梢,日出而作的人们带着一天的收获踏上小船,他们把欢声送给山唱,将笑语留给水说,站在这小舟之上,浆儿拨破霞光,船儿冲开碧浪,您就是天堂上的神仙 。偶遇点点细雨,还可闻到阵阵香风 。岸边传来阵阵牛羊的欢叫,伴着牧人的短笛,让您怎能不飞扬起无边的思绪 。
雾松:凌晨,太阳正积蓄升起的力量,松树的四周便锁上层层迷雾,可能是妒嫉松树的风格,也可能是留恋松树的精神品质 。太阳一露头,松树的枝体便放射出层层光环,松树更伟岸了,树下的青石也跟着荣耀起来,银珠点点,满足这游人的视觉欲望 。真乃石上青松高人节,松下坚石长者风,松石共存,景中胜境 。
石猿山:这里被人们称为石猿山,相传很久以前,水帘洞中有两块石头,因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需要酷似猿的徒弟保护,上天便施一种灵性于凡间,两块石头便各自去寻找这个灵性,恰好一块石头碰上了,便成了后来的孙悟空 。而另一块石头仍在不停的寻找,终于有一天流浪到这讷谟尔沿岸,见这里风景秀美,便放弃了成仙的念头,在这里独居至今 。
全国各地清明节吃什么
江南吃青团子: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诗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 。
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 。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
现在店里做青团,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春游小吃 。
营养价值方面,艾草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而小麦草的汁有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 。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
西北吃馓子:
馓子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 。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安徽蒙城、江苏淮安、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以淮安的茶馓为最 。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 。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