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客服电话 中国银行客服

□樵科
随着各种手机APP的不断升级迭代,某些APP俨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盲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法分子就会盯上一些有贪图小便宜心理的用户,利用网络APP实施电信诈骗 。

中国银行客服电话 中国银行客服

文章插图
【中国银行客服电话 中国银行客服】王梓/制图
案情简介:
女子网上购物退差价,下载APP被骗
2021年9月8日下午,一名女性客户来到某银行咨询网上支付后能否追回的问题 。据客户描述,她最近通过观看网络直播购买了一个大件物品,中午接到自称是某平台客服的电话,称该物品降价,可为其办理2000元差价退款业务 。客户没有多想也未求证对方身份便信以为真,随即听从“客服”指导进行操作,在“客服”指导下,该客户下载了某APP,并用此软件对该名女性客户进行视频指导,一次性支付了三百元费用,以作为退差价的“保证金” 。然而客户在付款后陆续收到很多提示性短信,客户遂心生疑惑,前来银行进行咨询 。
客户向银行员工出示了付款明细、对方账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对方让其支付三百元的碎片化录音片段 。银行客户经理立刻意识到客户可能是遇上了电信诈骗 。大堂值班人员立即对于这些信息进行了查询 。经查,该账户是外地账户,电话号码也已经成为空号,无法接通 。
至此,已经非常明确这就是一起以“退还差价”为由的电信诈骗案件 。银行员工立刻让客户在智能柜台修改了所有账户的密码,并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将对方的账户进行了实名举报 。
案情分析:
网络诈骗触犯刑法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目前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普通客户难以辨别极易上当受骗 。该案中,诈骗人员就是利用客户对“客服”不了解、急于退还“差价”的特点,以办理退款为诱饵,诱导客户上当受骗 。令人欣慰的是,该客户具有一定的警惕心,若不是前来银行咨询,及时报警处理,必定会导致其遭遇更大的资金损失 。
消费者保护风险提示:
“天上掉馅饼”不常有,个人信息要保密
(一)“天上掉馅饼”不常有,不要轻易信 。诈骗团伙往往抓住客户贪小便宜的心理,利用普通客户辨别能力较差、防范心理较弱等弱点,通过APP或不法链接实施诈骗 。在高收益、退差价的诱惑下,少数客户缺乏风险识别的意识,容易落入圈套 。广大消费者必须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要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诈骗识别能力,做好个人资产的风险防范,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也应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自觉防范电信诈骗,并积极举报身边的电信诈骗,净化身边金融环境 。
(二)个人信息要保密,莫要轻易告他人 。在遇到类似电信诈骗时,首先,一切索取个人金融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卡号、验证码、密码等)的来电,在电话或聊天中不要随意告知,可到就近银行机构进行确认;其次,对类似来访电话,保留与犯罪分子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料,便于报警时向警方提供佐证资料;最后,若是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金融信息,应立即到就近银行网点或者通过银行客服电话对自己所持有的银行账户密码进行修改或挂失,并对账户的资金进行再次确认 。
(三)厅堂引导重细节,多看多问多提醒 。银行员工在引导客户办理业务时,与客户多沟通,了解资金用途,密切关注客户办理业务时的情绪与意向,有效甄别客户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对有违常规的人和行为多留心、多关注、多提醒,不让一笔可疑交易从手中经过,避免客户的账户资金遭到损失,做好防范电信诈骗风险提示和柜面防范工作 。
(四)银行员工多学习,从源头遏制风险 。银行一线人员需加强业务知识更新及专业能力提升,把好客户资金出入的第一道关,通过学习,提高员工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加强对柜员、大堂经理及保安人员等的防诈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柜员、大堂经理及保安人员多观察、勤沟通,善意提醒客户对可疑电话、短信等电信诈骗案件的警惕与防范,避免客户资金损失,筑好防范资金流出的“防火墙” 。同时也应持续做好金融知识普及的工作,积极向客户宣讲、解释银行业务办理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特点等,并通过柜面宣传引导、张贴提示标语等方式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中奖信息、退款信息等,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己的密码和存款介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