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彩鄱阳湖,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二 )


江西省|多彩鄱阳湖,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文章插图

初冬的鄱阳湖湿地绿草如茵。陈艳伟摄/光明图片
江西省|多彩鄱阳湖,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鄱阳湖是全国首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地区。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江西省出台《江西省鄱阳湖国家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如何对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而遭受损失的农户进行补偿,以及如何对承担湿地保护任务和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机构给予补助。根据该办法,目前江西省完成鄱阳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48.54万亩,范围涉及鄱阳湖国家重要湿地周边的15个县(市、区)。
通过上述保护和修复措施,鄱阳湖湿地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维持安全稳定。每年春天水涨之际,湖区水草丰美,风光旖旎;入冬时节,蓼子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鄱阳湖“白”:白鹤安家“候鸟天堂”
随着水生态环境和湿地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鄱阳湖区为白鹤等候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供给,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每年初夏时节,鄱阳湖都会迎来40多万只夏候鸟前来栖息,越冬候鸟则有63种、68万只。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鄱阳湖采取了多种措施助候鸟觅食、固巢、安家,包括每年开展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偷猎和非法交易现象。对于因候鸟觅食栖息使农田遭受损失的农户,鼓励他们购买农业保险,并提供湿地生态补偿款,受损农作物补偿标准从35元/亩逐步提高到平均80元/亩,累计补偿农作物受损耕地67.93万亩。2013年,鄱阳湖区试行“点鸟奖湖”活动,根据湖池内候鸟数量为农户发放奖金。2020年,余干县专门租赁1000亩水稻田为白鹤提供集中觅食栖息区域,既保证它们安稳越冬,也进一步减轻了周边农户的损失,使农户不再与候鸟较劲,而是争相“护鸟”“留鸟”。
目前,全球超过九成以上的白鹤在鄱阳湖越冬,每年要在此停留5个月以上,与鄱湖儿女结下了深厚感情。2021年,“鄱阳湖白鹤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鱼类是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为配合长江十年禁渔,江西省提前一年在长江干流(江西段)、鄱阳湖同步实施禁捕。为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食”的良好氛围,江西省共在捕捞源头回收处置渔船3.59万艘,多级渔政执法部门联动纠正各种违法捕捞行为。
如今,除白鹤外,许多珍稀物种重现鄱阳湖,尤其是“极危级”濒危物种江豚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鄱阳湖“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