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海口:红旗不倒 海风永随

11月的海口也有了几分秋意 。
【海风|海口:红旗不倒 海风永随】“气爽秋高半面纱,烽烟壮旅伫琼崖 。 ”琼崖 , 是海南的古称 。 与如今宁静悠闲的旅游胜地不同 , 在这座海岛上 , 曾经发生过满含血泪的琼崖革命斗争 。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23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史孕育了海口的特色思政教育 。 “我市不断丰富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 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 , 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 促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 ”海口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娟说 。
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
“1943年 , 他参加了革命 , 当时才16岁 , 因为个子太小 , 背不上长枪 , 被分进了手枪班当班长 。 ”坐在自家客厅的方几前 , 冼开运老人带着浓重的咸来口音 , 向孙女讲述大哥冼开文的革命经历 。
孙女冼依涵是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 在此之前 , 她从来没有听过这位“大爷爷”的故事 。
坐落于海口市美兰区的咸来墟 , 给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支撑 。
咸来是海南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 琼崖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冯白驹曾在此领导革命 。 抗日战争时期 , 咸来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志士 , 其中记录在册的就有200多人为革命献身 。
冼依涵的大爷爷就是当年投身革命的志士之一 。 听说采访人员要去采访冼开文的故事 , 冼依涵的两名同学也好奇地跟来了 。
“大哥走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 。 有一天 , 妈妈告诉我 , 你大哥要回来了 , 我问妈妈:‘我哪里有个大哥呢?从来都没见过 。 ’”冼开运回忆 , 参加革命5年后 , 冼开文才第一次回家 , 带着两位战友吃了顿饭 , 不过一个小时 , 又起身返程 。
冼开文再次回家 , 已经是海南解放之后 。 “他一回来 , 我们就发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 。 他自己不说 , 后来我们才知道 , 他是在运送机密文件的时候 , 遇见了敌军 , 被打伤了大腿 。 ”冼依涵和同学们听得屏气凝神 。
“像冼开文这样的革命先辈 , 我们这里有很多 ,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过革命 。 ”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校长吴多强介绍 , 2015年 , 学校被列入红军小学建设 , 从此在教学中格外注重传承革命初心 。
除了常规的校服之外 , 学生们还有一套统一的服装——“红军服” 。 每周 , 学校都会组织一个班级的学生穿上红军服 , 去到校内的革命教育纪念馆 , 熟悉咸来、海口乃至海南的革命史 , 铭记墙面上字字千钧的200多个名字 。
“我们咸来的革命故事就是师生最好的教育资源 。 ”吴多强说 。
让思政像盐一样融入
走在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教学楼的长廊 , 一股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