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那场群殴式的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中叶 ,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黑海地区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 , 另一方是以英法联军为首的盟军 。从表面上看 , 巴勒斯坦“圣地”问题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而实质上是英法俄等列强都想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布尔在地缘政治上的争斗 。俄国想打通南部的出海口 , 展示出其领土扩张野心 , 而英法也视此地区为遏制俄向南发展的关键屏障 。
俄国的扩张总的来说可以用“东奔西突南顾”来概括 。15世纪是俄国历史上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 , 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 , 取得了独立 , 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 。在对外关系方面 , 16世纪俄国主要推行扩张政策 , 一是通过陆地蚕食逐步扩大领土;二是争夺出海口 。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改称沙皇) , 发动了对西伯利亚的军事扩张 。蒙元的迅速坍塌为俄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 西伯利亚各个汗国的落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 经过大约半个世纪 , 俄国的势力一直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俄国认识到打通通向海洋出海口的重要 。为了夺取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出海口 , 伊凡雷帝发动了向西进攻的战争 。这引起了北海沿岸瑞典、波兰、立陶宛等国家的警觉和联合反击 。俄军连遭失败 , 结果俄不但没有夺得出海口 , 反而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部分土地 。18世纪初 , 彼得大帝终于完成了这一心愿 , 将都城迁到了波罗的海东岸 , 也就是后来的彼得堡 , 他通过北方战争打败了瑞典 , 得到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岸的大片领土 , 获得了“通向西方的窗口” 。
俄罗斯帝国横跨欧亚大陆 , 重心在欧洲 , 虽然有了“西突”的海港 , 但他梦寐以求的是在南方也找到出海口 。当时 , 在其南边是曾经强大过一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 , 像一座绵延的大山一样横亘在俄罗斯的南面 , 阻挡了它向南的扩张 。随着土耳其变得越来越疲弱不堪 , “东方问题”的出现 , 这为俄似乎带来了另一次机会 。
18世纪初 , 俄国在天气的帮助下打败了法国 , 在随后的维也纳体系中获得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它对土耳其的土地觊觎已久 , 曾经与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蚕食战争 , 克里米亚战争曾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 。而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撒丁王国等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边 , 先后向俄帝国宣战或发出威胁 。尤其是英国要保持其海上的绝对霸主地位 , 绝不允许其他国家挑战自己的海上霸权 。
长久以来 , 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就“圣地”管辖权问题争执不断 , 1852年8月 , 土耳其宣布巴勒斯坦“圣地”归于天主教会 。俄以此为借口 , 于第二年6月大举侵入土耳其 , 并歼灭了土耳其黑海舰队 。1854年3月 , 英法对俄宣战 , 英法联合舰队向俄的沿海城市发动猛烈进攻 。4月 , 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 , 不允许俄国在巴尔干地区进一步扩张 。1855年末 , 战争以俄失败而结束 , 并于第二年2月在巴黎签订了和约 。对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已经有很多著作 , 恕不作赘述 , 这场战争最大的遗产是留下一些问题值得世人思考 。
拿破仑战争后 , 俄国沿着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扩张路线发展 , 终于在战争的硝烟中凸显出来 , 成为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 。其军事优势 , 很大程度源于其广袤的领土和众多的人口 , 表面上的军事强势麻痹了统治阶级使其安于现状 , 尼古拉一世在国内将沙皇专制发展到了极致 。在战争中 , 俄军单兵素质好 , 勇敢顽强 , 但还使用滑膛枪 , 其射程是英法联军来复枪的三分之一;俄国海军还使用帆船 , 联军已更新为先进的汽船;俄军后勤补给靠原始的大车运送 , 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半岛占领区修筑了铁路 , 及时补充作战物资 。究其原因 , 当时西欧工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 , 这样在实力上双方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 这种渐变与悄然 , 甚至让当时一些政治家对战争进程也感到惊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小灰人为什么憎恨人类
- 曹妃甸潮汐表 曹妃甸潮汐表
- 将军在上怀孕第几集
- 《剑王朝》剧中叶甄最后怎样了
- 英国十九世纪末男性贵族服装
- 十九世纪末的伦敦是什么样的
- 遮天中叶凡从什么地方得到的道经
- 罗汉松大叶中叶小叶怎样区分
- 奥尼尔扣碎篮板那场比赛
- 分析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