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边有座龙王庙?( 六 )



林逋居西湖二十年一直到死 , 从不踏进城市 。 他在屋旁种梅 , 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咏梅绝句 。 他养有二鹤 , 有时泛舟去西湖各寺庙游玩 , 如有客人来访 , 童子会放鹤为信 , 即划舟而归 。 林逋一生不仕不娶 , 人称“梅妻鹤子” 。
当时的名士都十分推崇林逋 , 范仲淹赞林逋:“巢由不愿仕 , 尧舜岂遗人 。 ”欧阳修叹自林逋死后 , 湖山寂寥 , 无有继者 。 正因为林逋远离世俗名利 , 就像梭罗与瓦尔登湖那样 , 和西湖山水融为一体 ,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许多大名士都自忖无法做到 , 所以景仰 。
皇帝也喜欢这种“清风高节”的人 , 因为他不惹事 , 可以给那些老是惹事的文人做个榜样 , 宋真宗“闻其名 , 赐粟帛 , 并诏告府县存恤之” , 特赐号“和靖处士” 。 南宋孤山建四圣延祥观时 , 几乎迁走了所有寺庙与坟墓 , 唯独林逋的墓宋高宗特诏“存之勿徙” 。
苏东坡也极为欣赏林逋 , 认为其有资格与西湖龙王一起共祀 , 他在《书林逋诗后》中写道:“不然配食水仙王 , 一盏寒泉荐秋菊 。 ”因此 , 白居易、苏东坡是西湖的拯救与美化者 , 而林逋代表西湖超凡脱俗之灵魂 , 这就是前人建西湖三贤堂的意义吧 。

三贤堂与龙王庙的变迁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 , 临安府尹袁韶见三贤堂偏居于水仙王庙的一角 , 觉得怠慢了先贤 , 将其迁至苏堤第二桥北 , 即锁澜桥与望山桥之间的花坞旧址 。 袁韶在此建了三座堂舍 , 分别为“水西云北”、“月香水影”和“晴光雨色” 。 此举将西湖三贤与湖光山色相映衬 , 本来是件好事 , 但袁韶又在旁边造了一座酒馆 , 专卖官家定制酒 , 结果被人讥讽:“和靖东坡白乐天 , 却与袁韶趁酒钱 。 ”
有意思的是 , 当时太学里的读书人 , 到苏堤游玩大多不愿进三贤堂 , 因为三贤的名字简称“落(乐)苏林” , 有“名落孙山”之嫌 , 而白、苏、林三人又称香山、眉山和孤山 。
三年后(1225) , 袁韶又觉得宝石山下的水仙王庙地也太偏 , 于是在苏堤第四桥北 , 即压堤桥与东浦桥间另建了一座水仙王庙 。 三贤与龙王同在苏堤之上 , 只是中间隔了望山、压堤二桥 。 到了淳祐年间(1241-1252) , 锁澜桥北的三贤堂迁至压堤桥北 , 再次与水仙王庙合在一起 。
此时宝石山下的水仙王庙依旧存在 , 因此当时湖上有两座水仙王庙 。 宝石山下这座水仙王庙 , 在南宋淳祐、宝祐及咸淳年间的几任临安知府 , 如赵与筹、马光祖和潜说友等都先后进行过修缮 。 当时庙前有一井 , 井上有亭 , 名为“寒泉” 。 那块从孤山迁过来的 , 吴越国王钱镠的建庙石碑也依然存于庙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