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最没存在感的省份,连江西都认输了( 六 )


只是人家没有像“沙县小吃”那样打出名堂 , 但早已悄悄隐姓埋名 , 用包子包围了全国人的胃 。
你可能在不少地方能碰见“淮南牛肉粉”的招牌 , 只是你未必能识别老板一口“h”“f”不分的淮南话 。
不管你是否承认 , 在我们的一生中 , 至少可能会吃到一次安徽人做的早点 。 更因为安徽是人口输出大省 , 早就四面八方闯荡江湖 。 去年 , 安徽共计流出人口1152万人 , 是仅次于河南的人口流出大省 , 排名第二 。
△安徽人起早贪黑做早餐 。 /微博截图
我们总说福建和潮汕人在外打拼的故事 , 却忽略了这帮安徽人 , 默默起早贪黑 , 租个档口卖早点 , 只是他们的包容性强 , 大多“因地制宜” , 迎合当地人的口味调整改良 , 才让你根本都看不出这是“安徽特色” 。
近些年来安徽未必透明 , 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谐音梗方式走红 , 才让人惊觉“安徽第一港”芜湖和“淮上明珠”蚌埠的魅力 。
△合肥市滨湖新区方兴大道高架桥 。 / 图虫创意
合肥的经济增长也让众人看在眼里 , 去年合肥突破万亿大关 , 在全国排名第20 。
作为省会城市 , 这听起来好像也并没有什么可值得谈资的 , 但只有了解合肥的过去才知道 , 这20年来它攀升了60多位 , 这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了 。
网上对合肥是“风投城市”“赌城”的玩梗 , 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合肥敢放手一搏的魄力 , 以及引进产业的“快狠准” 。
近几年来 , 合肥的网红文化街区也如春笋般萌发 , 比如集“文化、旅游、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罍街 , 再到罍村、半边街和黉街等地 , 合肥在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和商业文化空间上 , 领先的速度让人翘首以盼 。
△合肥半边街 。 / 图虫创意
虽然安徽的“散装”让人一时没法辨认什么才是安徽人 , 但不妨碍安徽人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惊艳众人 。
前段时间 , 安徽皖南“欧元村”上了热搜 , 媒体发现黄山市歙县槐塘村的神奇之处 , 这个村里徽派民居和各色欧式别墅相映成趣 , 又名“欧元村” , 村里大多数家庭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陆续远赴欧洲发展 , 足迹遍布意大利、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 , 是名副其实的“皖南第一侨乡” 。
△安徽欧元村 。 / 微博截图
徽州曾有一句谚语:“前世不修 , 生在徽州 , 十三四岁 , 往外一丢 。 ”穷则思变 , 这些侨胞能在异国他乡占得一席之地 , 靠的也不过是简单明了的哲理——敢吃苦 , 有拼劲 。 但他们依旧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徽州人 , 一心念着回家乡继续发展事业 , 把根留在这里 。
“出走半生 , 仍记是安徽人” , 这或许才是安徽人的共性 。 至于有没有存在感 , “形散而神不散”的安徽人 , 又怎么会在意?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