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伟|巨鹿路675号 | 郁达夫

无论怎么去想,也不会想到巨鹿路675号是开启我“下半程”人生之地。与其相处的三十余年中,我目睹这座有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爱神花园”悄然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常走这条行人稀少的巨鹿路,经过675号时,总会对挂在大门两侧的十来块长长的白底黑字木招牌瞥上一眼,这个协会,那个协会的,而且都带“国”字头,对还没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束缚的人们来说,多少有几分“衙门”的威严和神秘。因此,我接到市文联通知时,有似曾相识之感,心里没起多大波澜。
报到那天,我身着军装,骑上崭新的二八自行车,一袋烟工夫就到675号门口。步入主楼黑白大理石铺地门厅,抬眼见银铜饰镶花边的衣冠镜,镜下摆了张欧式方桌,边上有座一人高的紫檀木立式打簧钟。细看,都是有年头的老货。我顺螺旋楼梯拾级而上,途中左侧有两扇彩绘玻璃长窗和百叶门,门外是圆形小阳台。上楼后,在组织组(205)办完手续,领到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作证,打开红底金字的小本本,发证日期是1982年12月25日,编号:210。
陆正伟|巨鹿路675号 | 郁达夫
文章插图

主楼门厅中的衣冠镜(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拍摄)
接着,负责人老杨让老曹带我先认认门,熟悉环境。在拱券走廊里,老曹向我介绍说二楼有文联属下的影协、音协、剧协、作协等几家单位,我探头张望,见有的房间只放了两三张书桌。他还对我说三楼是《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社及文联党组办公室。过后,他又带我到楼下沿着花园曲径小道走了一遭。除主楼外,大院西面有幢老资料楼和草坪南面刚竣工的四层水泥楼,火柴盒造型及灰扑扑的墙面,与颇有情调的主楼风格极不相称。据说是作资料楼用的。门前的草坪上有尊鲁迅先生手握书卷,坐在藤椅上目视远方的雕像。
主楼底层东、西、北及大厅是作协召开各种会议和举办活动的场所,可合可分。西厅与大厅间以移门相隔,原为房屋主人的餐厅,拱顶是镏金连枝花卉装饰和无数盏蜡烛灯围成的水晶吊灯。西侧有略高于地板的乐台,四扇五彩花卉玻璃窗,厅里摆放着几件老家具,如那张铺上台布作会议桌的大菜台,紧贴北墙的柚木酒橱,以及南窗靠墙的几张固定的皮沙发。
几天后,我在西厅参加集体学习,见一位操着北方话、头戴法兰西帽的老头主持。便问坐我身旁的老师,他随口就说,是写《红日》的吴强,文联的领导。我有些惊奇。这位老师可能觉得我少见多怪,于是,他指着乐台给我说起表演艺术家赵丹在此主持迎春联欢晚会的情景来了……

1980年初,央视和上视及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在巨鹿路675号联合举行迎春晚会。程之、高博、康泰、于飞、向梅、梁波罗、杨在葆、吴海燕、毛永明、龚雪等三十多位老中青电影演员齐聚一堂,连闭门养病十八年的“影帝”金焰在夫人秦怡的搀扶下也赶来参加,盛况空前。一落座,金焰就说他过了年刚好七十,想出来为“四化”做点事。当赵丹关切地问秦怡这次在广州拍什么戏时,秦怡答道:“《海外赤子》,陈冲演我女儿。我给你讲过三遍了。”赵丹低头自嘲道:“老了,不中用了。”他蔫兮兮的样子,引来了大伙的笑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