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去北京|当代散文|| 颐和园

文/王义尚
那年秋天去北京|当代散文|| 颐和园
文章插图
季节滑过记忆的脉搏,又是一年的秋天到来。在这美丽的季节,当秋风吹起,片片落叶打着旋落下,我便想起了7年前的那个秋天。那是2014年的中秋,生活中写满忧喜的音符,留下的记忆虽是散碎的,但却是生命中无法替代的一个秋天,也是一段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年秋天我陪妻子去北京看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北京,因时间紧加上有些忐忑不安地心情,即匆匆的去又匆匆的回。
车上的思索
甲午马年的这个秋天,可以说我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在有生以来,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忧的是身患股骨头坏死(双侧)多年的妻子,因过量服用含有激素的药物,导致病情突然加重行走困难,几乎要瘫痪。在那些天里,我一天到晚都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急得团团转浑身冒汗,天天都在网上搜索,以求寻找治疗此病的医院和良方。
幸好,一日有则信息让我喜出望外,立马锁定便多方搜寻查看。是北京市海淀区的航空466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推出引进美国高端设备——DSA介入融通术(微创)疗法,宣讲可以打通患者堵赛的血管恢复流通(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并能康复逐渐长出新骨。我喜出望外,好像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觉得妻子有救了。随即决定去该医院治疗,并提前一个月预约了该院的专家。
8月12日清早,妻子在我的搀扶下(孩子都在外地),我们坐上去县城的班车,在定陶火车站乘坐去北京(深圳至北京西站)的K106次列车。稍后,列车在菏泽火车站停下,我们对面的座位上来一对母女,母亲是位中年妇女约50岁左右,女孩大约有十六、七岁。据中年妇女讲,她们也是去北京,两个女儿都在北京做生意干的还不错,并都在北京买了房,这个是她的小女儿,趁她假期没开学去北京看望。中年妇女性格乐观开朗,一路上有说有笑,不停地与我们拉家常。
不知不觉已过去大半天,到了列车员检票的时候。我顺手从衣兜内取出车票,没注意把装在衣兜内的作家证带出掉下(车票与证件都在一个兜里),对面的小姑娘看到急忙帮我捡起,并投来崇敬地目光:“叔叔你是作家!”我朝其微微一笑:“算不上作家,是文学爱好者”。从事写作多年来,无论在我身边与周围,还是接触过的乡间一些人里,他们对采访人员与作家这个字眼,所表现出的都是很陌生的状态,因而对文字从业者均是不屑一顾,好像在其眼里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和位置似的(很少挣大钱)。我望着眼前这位小姑娘,又遽然感觉作家这个字眼,在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且又青纯的心灵里还有一定的价值和位置,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似乎又觉得有点神圣,有必要做下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