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作为约束的分配,在执行环节,中国抗疫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总体上是公平的 。一个大体合理的规则的执行越公正,就越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因而越符合契约精神,越具有正当性 。

政治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020年初,武汉暴发冠状病毒疫情 。经过早期失措,中国抗疫走上正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与社会活动大体恢复正常 。为控制疫情,中国采取了一些强制性约束措施,如在一定时期内强制居家隔离、限制公共聚会、限制跨区域流动、进入某些场所(如医院、学校、政府等)要出示健康码等 。
尽管以政府为主导的抗疫措施和效果,得到绝大多数国人的认可,却遭到某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批评 。他们认为,中国的抗疫采用了诸多限制个人自由的强制性措施,以牺牲部分人权为代价,所以这种成功并不值得赞扬 。这似乎有荀子“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王霸》)的气魄(孟子也有同类思想) 。
的确,要改善这个世界,批评不可或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批评都是合理的 。实际上,西方国家对中国抗疫的批评乃是意识形态式指责,是一种偏见 。所谓意识形态式指责,是指“只要是某某做的,都是错的”这种思维方式 。批评固然必要,但意识形态式批评应该避免 。
政治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抗疫的契约论解释我国的抗疫措施究竟是否正当?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民众在抗疫中所受的约束 。
如果把没有约束的绝对自由视作自由的完美标准,任何约束都是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侵犯 。但是,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便不考虑自然因素,只要世界上存在至少两个人,且他们要交往,他们的绝对自由也是相互冲突的 。倘若双方都追求绝对自由,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暴力 。没有人会向往这样的社会 。
相互约束固然是对绝对自由的压缩,但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好处,通常大于约束所带来的坏处,这就是人类交往的终极根据 。同时,这也是契约论的终极根据 。
契约论认为,交往各方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形成一个公共领域,各方在公共领域中接受一定的约束,同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通常情况下,收益会大于约束成本 。契约论既可以解释国家的形成,也可以解释社会交往,同时还可以作为社会交往的指导原则 。
一切交往、合作及达成的契约都是约束 。由此可以理解,中国抗疫的强制性措施,是公民让渡权利构建社会契约的具体形式,并表现为以下几点 。
第一,从科学常识看,隔离作为一种约束手段,是防控传染病的基本手段 。因此,中国政府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主要是围绕隔离展开,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
第二,从民意看,绝大多数民众同意接受约束,并且少数服从多数 。在理论上,所有人都同意接受的约束就不是强制性约束,而是主动性约束 。但在大规模的交往中,几乎没有一个规则(契约)是所有人都同意的 。为了避免有人违反规则,规则必须具有强制性 。国家作为一种契约,也具有强制性 。不过,只有对于不愿意遵守规则的人,规则才具有强制性;而对于愿意遵守规则的人,规则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行动指示 。
将此理论运用到国内抗疫中,可知绝大多数民众同意接受一定程度的约束 。
证据一,2020年春节前,我回到农村老家 。在武汉疫情信息公开后,政府颁布强制措施之前,据我观察,一些村民就已自觉戴上口罩,当地的口罩也被抢购一空 。
证据二,一些民众的自我约束超过了政府的强制性措施 。政府并没有禁止民众到超市购物和小区活动,但是一些民众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根本不出门;还有一些民众采取了不必要或过度的防护措施,如戴多层口罩、在电梯或室内喷洒酒精 。
证据三,一些地方的防控措施强度超过了政府规定的强度,甚至有的措施是政府不提倡或禁止的 。例如,有些乡村设置路障,甚至挖断公路,阻隔必要的人员往来 。
证据四,2020年3月疫情大幅缓解后,政府鼓励非湖北地区恢复餐饮、旅游等活动,但在一段时间内,餐馆、景点仍门可罗雀 。这意味着,民众同意接受此前的约束 。
第三,从法理看,针对传染病防控,政府有权制定一定的强制性措施 。这种权力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政府规定的强制性措施,其功能不仅在于强制,还在于给民众一个执行防控疫情措施的公共标准,避免张三采取A措施,李四采取B措施,而导致相互冲突,后一功能甚至更重要 。大家都采取同样的措施,防控秩序才不会紊乱,交易成本才会更低,效果也可能更好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