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规模500亿大产业!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

原题为:“茶船古道”又飘茶香——广西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调查
一条小河,缓缓流经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合口街古码头。来到这里,采访人员就站在了千年“茶船古道”的起点。昔日的“茶船古道”熙熙攘攘,舟楫来往。六堡茶从合口街码头启运,下西江、出珠江、越大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直抵东南亚。
梧州|规模500亿大产业!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茶船远去,六堡茶产业几度沉浮。20多年前,梧州曾动员农民砍掉茶树以发展松香产业。如今,梧州却又把茶树种了起来。今年,梧州市提出,利用5年时间,将茶叶种植面积由15万亩发展到60万亩,将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由100亿元发展到500亿元——这转变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半部茶叶外贸史
森林覆盖率75.27%,排名广西第一——梧州山高多雾,绿水萦绕。好山好水出好茶,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来到六堡镇八集茶园,采访人员看到了一片清代茶树。这些老茶树根部健硕,已有200多年树龄。
“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品质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表明清初六堡已在制茶工艺中用了类似黑茶的制作技法。”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介绍,“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六堡镇当地人还把六堡茶当成药汤,用来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
在位于六堡镇的六堡茶博物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展示了六堡茶的历史。一张老照片显示,晚清时期,300多万名华工为谋生远下南洋。六堡茶因可长期存放,成为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工作的华工们日常饮品首选。“受南洋华工影响,当地居民也渐渐喜欢上饮用这种茶。六堡茶在南洋的销售越来越好,成为著名的‘侨销茶’。”梧州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梁威龙边带采访人员参观,边介绍六堡茶的历史。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出口需求量增长带动六堡茶产业在抗战爆发前达到高峰。据六堡镇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镇及周边地区人家几乎都参与到六堡茶种植与制作当中,山上满是茶园。
“产茶季节,茶叶在六堡的合口街码头启程,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著名的‘茶船古道’。”梁威龙说。
抗战时期,因消费需求低迷与海运受阻,六堡茶出口跌至历史最低潮,茶园荒芜。
新中国成立之后,建于1953年的梧州茶厂,首创“双蒸双压”和“冷水渥堆发酵”技术,实现了六堡茶加工从手工向工业化量产的转变。“这一转变带动了中国整个黑茶产业的发展,使六堡茶成为‘创汇茶’,为新中国增加外汇收入作出了贡献。”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加仕说。然而,随着上世纪70年代南洋地区锡矿衰落,六堡茶最大的消费群体——南洋华工大量散去,六堡茶外贸空间骤减,主要依靠出口的六堡茶产业持续低迷……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