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
C.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 氛,全都传达了出来 。
D.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体 。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的“绝”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的情思 。
B.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两三粒”,采取的是浓墨重彩的描绘 。
C.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
D.本文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是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
五、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否运用白描手法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
④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 )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湖之鱼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 。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 。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 。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 。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白小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 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②肆:指茶馆 。③会:汇聚 。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 。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 。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 。⑦寻:长度单位,八尺 。⑧薮( 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⑨盛:多,频频 。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随喋随逝(流逝) B.再唾之(又)
C.寻丈之外(长度单位,八尺) D.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离开)
10.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久 乃 知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然 则 名 利 之 薮 独 无 钩 乎 。
11.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3分)
七、附录 。
名句积累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文言词汇
文章插图
内容理解
1.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
2.湖心亭的奇遇令作者大喜,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点明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
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
艺术特色
1.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
2.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写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显得悠远脱俗 。
3.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
阅读启示
像作者一样保持不随流俗的闲情雅致,但作品中流露出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 。
写作意图
本文通过描写湖心亭看雪的经历表达了作者慨叹人生渺茫和故国之思的心情 。
一课一技法
如何把握文言断句
【常见题型】
1.对下面句子(或画线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 。
2.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
【答题指导】
1.通过句意断句 。阅读文句,了解大意,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字词翻译以理解句意,然后根据逻辑关系断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翻译器拍照扫一扫免费版 翻译器
- 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 登飞来峰
- 翻译器如何开启悬浮窗
- sweep是什么意思翻译 sweep
- anyway翻译 anyway
- 适合冬天看雪景的地方有哪些
- c0py用中文翻译是什么
- 手机原来还隐藏着翻译功能!
- 伤寒论序原文及翻译 伤寒论
-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