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

【学人谈】
作者:周侃(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中国人历来十分注重门文化,门被视为建筑的脸面 。门楣之上的匾额在宫廷园林、亭台楼阁、商铺民居中触目可见,有着“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之美誉 。时移世迁,大多数匾额或是烟消云散,或是被列为文物收藏,或是散落民间,只有一部分老字号匾额依然醒目地悬挂、镶嵌于街巷市廛的门梁显要之处 。它们融书法艺术、诗文典故、习俗风尚、制作工艺等于一体,端庄厚重、雅俗共赏,成为城市历史底蕴、文化特色与审美意趣的具象表现,可谓城市的符号与名片,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景观 。

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

文章插图
泰文楼吴昌硕题额
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

文章插图
种德堂梁同书题额
历史印记城市名片
【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在老百姓的记忆深处,老字号匾额往往蕴含着一个品牌的故事与理念,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 。自宋代商铺“字号文化”兴起后,商铺不但重视字号的命名,对其字号的题额书法亦很看重 。书刻精良的匾额不仅可以提高商铺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品牌的形象 。一些商铺因其匾额书写者的显贵身份而名声大振 。匾额书法化身为商家标志性招牌,将经营者的志趣和理念流传于世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建筑形式的变化,高楼大厦取代亭台楼阁,匾额书法逐渐失去舞台,唯有老字号的匾额依然存在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 。在经营者眼中,匾额即店铺的“生命之眼”,无论沧桑巨变,只要匾额还在,老字号即在 。
现留存于世的老字号匾额,木制数量最多、最易见 。石质匾额数量较少,多镶嵌在以砖石结构为主的商铺楼台的高墙上 。如北京大栅栏地区还可见“青云阁”和“贻来牟”等石匾 。老字号匾额的形制大都为长方形,偶有异形,如稻香村葫芦形匾以及都一处椭圆形蝠头匾,以传统纹样装饰寓意福禄寿喜之吉祥 。匾额漆底以黑色居多,黑漆金字象征着“金字招牌”,预示富贵繁华和美好前景 。如著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全聚德、内联升、大观楼、荣宝斋、致美斋等皆为黑漆金字匾额,寄寓店家的美好祝福 。此外也有黄、红、棕等颜色,如瑞蚨祥黄底黑字匾、陶陶居红底金字匾、泰文楼棕底绿字匾、汲古阁蓝底金字匾、德寿堂绿底金字匾等,色彩对比鲜明,十分醒目 。匾心的书法题字与匾额边框部分的传统纹样装饰相得益彰,成为商业招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
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

文章插图
萃文阁楚图南题额
讲字笔顺 到的笔顺

文章插图
青云阁何维朴题额
名匾纷立是街区市肆的缩影,商铺鳞次栉比,匾额书法争芳斗艳,蔚为大观 。时至今日,当我们漫步城市商区,相较于标准化的印刷字体和电脑字体牌匾,字体各异、风格多样的老字号匾额作为城市风貌的组成部分,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书家书作,而且是独特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现实载体,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审美诉求 。在印刷字体、电脑字体和创意字体广泛应用的今天,面对一些“带病”字体、“江湖”字库等打着书法旗号进行创作的乱象,精良的老字号匾额书法作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达到高度统一的“书法作品”,对于病态的书法审美无疑是一剂良药,恰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点,带给当代人独特的审美体验,成为城市文化、商业文化最直观的名片 。
名士风采文脉薪传
老字号匾额自古以来就有请托名世之士题写的传统,追求名人效应,呈现出浓厚的效慕名人的社会文化心理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闻名于世的文人墨客都曾参与老字号匾额的题写 。知名人士为世人尊崇、仰慕,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具有良好的广告效应与传播效应 。
与宫廷、园林匾额相比,老字号匾额在材质、装饰、工艺等各方面都体现出简约之美 。平板素框设计居多,更易于突出题匾者及其书法,符合追求名人效应和商业推广之本意 。晚清商铺在其字号书写者的选择上大都以身份和地位为标准,以权贵、名臣题署为荣 。如清代北京琉璃厂清秘阁南纸店匾额的题写者分别为康雍乾三朝元老阿克敦、直隶总督那彦成、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军机大臣翁同龢等,留下了“王爷写匾,状元书楹”的逸闻趣事 。随着社会变迁,题匾不再仅以权贵政要为荣,社会名流与文化名人、学者与书画家日渐成为商铺匾额题写者的主体 。吴昌硕、康有为、齐白石、陈半丁、于非闇、郭沫若、徐悲鸿、张大千、楚图南、沙孟海、舒同、李可染、赵朴初、吴作人、启功等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皆为老字号举笔挥毫,题写匾额 。一代代政治家、艺术家、学者的笔墨文思、品格才情通过书法凝聚在匾额里,与背后的故人故事共同承载了老字号的变迁和文脉的传承,典藏着沉甸甸的记忆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