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改“祖辈生长的地方”为“生活的地方”之谬( 四 )


然后 , 就到了我们现在的统编本 , 最后一段 , 发生了一字之改 , 却令人如骨梗喉 , 浑身不快:

现行的统编版
统编本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 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 可爱的西沙群岛 , 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

这里 , 将上一版的“生长”置换成了“生活” 。
为什么要这样改?
早就有论者不同意将“生长”改成“生活” 。
我们找到一篇“也说《富饶的西沙群岛》”(任永刚)的文章:
——笔者以为 , 这里的“生长”比“生活”含义更深远 。 “生活”的意思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生长”的意思是出生和成长 。 岛上生、岛上长的人对海岛的感情到底有多深?笔者思来想去没找出一个好词儿来形容 , 便联想到了自己 。 离乡从教三十多年 , 就是忘不了那片有盐碱味的出生地(故乡近海) , 忘不了村北街旁那眼用石头垒成的井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和岛上的儿女一样 , 谁也抢不走对出生地的那份情 。 课文中的这句话是一位编者编课本时改上去的 , 有利于引发孩子们的爱岛、爱乡、爱国情 , 故“生长”不宜用“生活”替代 。 ——

可以看出 ,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 仅仅是“生活之地” , 包含着一种可能 , 就是外来者迁到这里“生活”的 , 没有生长的根 。
而“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 意味着一个生命 , 从一出生就烙印上了故土的印痕 , 生于斯、长于斯 , 是这里的原住居民 , 用在西沙群岛这个地域里 , 说明我们的祖辈 , 世世代代地居于此处 , 而不是仅仅到这里短瞬地“生活”过 。 用“生长” , 才能更准确地宣示着我们对西沙群岛勿疑置疑的主权 。
想想浩然的《西沙儿女》 , 他的构思是相当的精妙的 。 他写到的男孩与女孩 , 从小就生长在西沙群岛 , 他们在西沙群岛的岛屿上成长 , 建立起自己的爱情 , 生儿育女 , 培养了西沙的下一代 。 浩然用小说的人物形象 , 说明他们是“生长在西沙群岛”的一代 , 而不是“生活的一代” , 这才是他们日后才义不容辞地投身到保卫西沙、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生长的地方的原因 。

现在统编本课文里擅自将“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改动成“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 对照浩然在《西沙儿女》中的人物形象定位 , 高下立判 , 站位顿分 , 觉悟亟显 。
一字之谬 , 事关国家利益 , 绝不可掉以轻心 。
回想《我的祖国》的咏唱:“这是美丽的祖国 , 是我生长的地方……”

如果这句话改成“是我生活的地方” , 还有原来的“是我生长的地方”那般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动情点 , 那么让我们热泪盈眶吗?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