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钟鼓楼前:中轴线的北起点,老北京齐名东四的繁华商业街( 二 )


钟鼓楼历史地段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这里每天上演着市井百态、悲欢离合。钟鼓楼历史地段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忠实地记载了城市中发生的大事小情。
02 万宁桥
梁思成先生曾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提到:
“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规划师利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湖泊的辽阔水面和绚丽风光营造这个城市。为了使中轴线不湮没于湖水之中,元大都的设计师在圆弧状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与湖泊相切的直线,切点就是今天的后门桥,切线就是今天的中轴线。”
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切点“后门桥”,在今天已经改为她原本的名字——万宁桥。
万宁桥,单孔石拱,坐落于今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横跨在什刹海前海东岸的玉河上,西邻什刹海前海。元代时,桥正名“万宁”,俗称海子桥。清代于奕正等编纂《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万宁桥在玄武池东,名澄清闸,至元中建,在海子东。至元后复用石重修,虽更名万宁,人惟以海子桥名之。”
鼓楼|钟鼓楼前:中轴线的北起点,老北京齐名东四的繁华商业街
文章插图
万宁桥现状(来源:自摄)
元代时,万宁桥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边的一个闸口,漕运船只必须通过万宁桥才能进入北京皇城。打个比方,假如说积水潭是元大都的胃,夜以继日地消化着整船整船的粮食,那么万宁桥无疑属于咽喉,见识过太多的财富,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明朝改造新城,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南移至了北京城东南角外的大通桥下。大通桥取代了万宁桥的“咽喉”作用,两桥之间的这段旧漕道,也逐渐淤塞,最终断流。
鼓楼|钟鼓楼前:中轴线的北起点,老北京齐名东四的繁华商业街
文章插图
闸口遗迹(来源:自摄)
1954年,玉河改暗沟工程完成,河道上盖板,地面以上只露桥面和两侧桥栏,桥和石闸均埋于地下,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9年,万宁桥整修开工,拆除桥栏广告牌和东、西河道上的房屋建筑,暗沟改回明渠,疏浚河道,修整岸墙、修复桥栏、补配损毁构件。2000年12月,工程告竣,万宁桥东西两侧重现水流,桥身重现原貌。经侯仁之建议、有关部门批准,恢复“万宁”桥名。
今天的万宁桥在精心修复下终于重回昔日风采,桥面斜铺石板,两侧设人行道。桥栏望柱各十五根,栏板各十四块。栏板两端望柱外戗抱鼓石。望柱和栏板新旧各异,年代远近显而易辨:表面灰暗、剥落、凹凸不平者最为古老,或是元代遗物;表面洁白光滑、花纹清晰者最为年轻,应是当今配置的;居于二者之间者或为明、清遗物。两侧拱券龙门石(拱券上部中心的装饰)上各设一螭首,俗称龙头,因风化严重,只存螭首的大致外形,刀工刻纹已经漫漶无痕,可见其年代久远。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