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后出师表》6个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脸?

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文章插图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这些说法都出自《三国演义》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只北伐了五次,姜维北伐则是有十一次 。有位喜爱看三国影视剧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蜀汉地处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国土面积虽然小了一点儿,但以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完全可以将蜀汉打造成三国最富裕的国家,国家富有,人民生活幸福,岂不美哉?为何一定要北伐呢?连年北伐,不仅劳民伤财,还掏空了蜀汉的国力 。蜀汉灭亡,诸葛亮和姜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其实乍一看,这位网友说得似乎没毛病啊,带着一系列的疑问,笔者重新翻阅史书和诸葛亮文集,其实他写给刘禅的《后出师表》中,早就给出了答案,也正好可以解释这位网友的疑问 。
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文章插图
诸葛亮曾经因为北伐写过两篇《出师表》,后世为了区分,将其称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曾入选中学课本,是必备的章节,从内容上看,它更像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文中写道先帝创下这点基业不容易,自己因为北伐不在刘禅身边,希望他能任用贤臣,远离小人,不要辜负先帝的苦心和自己的嘱托 。
《后出师表》因为原文很长,而且作者存在争议,所以并没有入选中学课本,但一般情况下,文史界是支持《后出师表》出自诸葛亮之手 。
《后出师表》的核心观点
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文章插图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呢?《后出师表》第一句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
刘备认为东汉末年只能存在一个国家政权,那就是“汉” 。根据《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当初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一是因为曹丕篡汉,二是汉献帝身死,大汉后继无人(尽管史书考证汉献帝并没有被曹丕杀死,但三国时期的人却并不知道这一点,成都方面的人都以为汉献帝已亡,还集体为他戴孝 。)诸葛亮这简单的一句话,传达了至少三个意思:
第一,国家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政权,曹丕是贼,窃取了汉家的天下,我们和他势不两立 。
第二,我们的政权才是正统的,尽管现在沦落到偏僻的蜀地,但也绝对不能偏安一隅,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夺回来 。
第三,这话是先帝说的,不是我诸葛亮说的,北伐也不是我个人的主意,而是先帝授权我这么做的 。
第一句话,就让刘禅无法拒绝他北伐的请求,诸葛亮实在是高明 。刘禅纵使有千万个不愿意,面对“先帝”这两个字也不得不妥协 。如果说诸葛亮第一句是拿刘备来压刘禅,那么接下来的文字才是句句在理,让刘禅不得不同意他北伐的决定 。
“为什么一定要北伐”的具体原因
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文章插图
《后出师表》第二句说,敌强我弱,这些先帝比谁都清楚,他也知道以臣的才能去北伐讨贼,胜算不大 。但是,如果我们不北伐讨贼,总有一天也会被贼所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所以先帝决心托臣北伐,没有任何的疑虑 。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
《后出师表》创作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由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所以他第二次北伐,朝堂上难免出现一些非议 。诸葛亮为了消除刘禅的疑虑,也为了让这些非议闭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
首先是北伐时机的选择上,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北伐呢?因为曹魏一方面要平息西方的叛乱,一方面又要应对东方孙权的进攻,疲于奔命 。
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到了,“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
后出师表为什么不被选入教材 后出师表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诸葛亮用自己的“六个不解”来反问刘禅 。
第一个不解:高祖皇帝手下谋士如云,尚且数次陷入危境,然后才转危为安 。陛下不如高祖皇帝,手下谋臣又不如张良、陈平等人,难道想凭借长期相持,安安稳稳就能平定天下吗?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