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二 )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文章插图
这是不是辩证关系?既承认了差距,又能在差距之中,找到了“共性”(曹操和刘备都成就了大事) 。
那么为何说刘备“所见略逊”呢?老人家后来,还曾进一步阐述:“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 。”可惜,老人家并未给出具体事例 。但当笔者看到这些后,却立刻想起刘备的一件事,啥事?刘备进川!
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刘备犹豫不决 。庞统连忙劝说:没啥犹豫的,必须要夺西川 。
刘备却说:你这话说得不对,曹操暴,我就仁,曹操急,我就缓,曹操狡诈,我就真诚……反正啥事都跟曹操反着来,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而现在,你撺掇着我抢益州,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只有曹操那种人渣才能干出来,我不干!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文章插图
结果刘备遭到庞统驳斥 。总之就一个意思,不能这么墨守成规,须知变则通,哪有一招包打天下的?没这道理!正是庞统这番话,彻底说服了刘备入川,这才有了后来的“蜀汉”天下 。
现在我们用刘备入川这件事,对比曹操抢夺汉献帝,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啥叫“所见略逊”了?须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和刘备入川,是两人最终成事的最关键的节点——曹操是抢夺,刘备是犹豫,“慢一点” 。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好在刘备会用人,能礼贤下士(团结人),所以最终在庞统的帮助下,抓住了这次机会!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文章插图
其二:不能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据《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所载,对刘备晚年一意孤行发动夷陵之战,老人家是相当惋惜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述 。
比如从关羽角度分析,老人家认为:这是刘备用人失败 。关羽非但不能执行“东联孙吴,北拒曹操”,反而还是这一大战略的“破坏者”,因此导致兵败被杀,丢失荆州,这才有了刘备的夷陵之战 。
当然更多的是站在刘备的角度分析的,认为他不听赵云劝谏,“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谋略中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 。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文章插图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辩证关系,前面还说刘备“会用人”,这里却是用人失败(关羽),这咋解释?
笔者的看法很简单,所谓会用人,可视为一个概率问题 。打个比方吧,十次有八次用对,这就顶天了,哪有百分之百的?唯有老天爷不会错,因为就算是错了,那也叫“自然规律” 。
捋顺清了这个辩证关系,咱接着谈刘备的这个短板 。都知道对曹操有一个公认的评价,那就是“多谋善断” 。其实,说得明白些便是,曹操对主要矛盾抓得都非常紧 。如他对门阀士族的警惕,几次发布《求贤令》推崇“唯才是举”,就是以此来对冲门阀士族的 。
刘备的儿子到底叫刘禅 shan 还是chan 刘备

文章插图
因为,熟悉三国历史(非《三国演义》)的都清楚,所谓的三足鼎立,从广义上来言,就是“三大军阀”同“门阀士族”之间的矛盾 。而结果是,门阀士族的代表司马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
因此,自曹操把汉献帝抓到手中后,其实他的失误比刘备还多,比如征讨完张鲁后,没有趁势进攻刘备等 。但曹操却从没发生过,如刘备的夷陵之战,这种几乎亡国的惨败,这就是能抓住主要矛盾的威力 。
再反观刘备,由于他不能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导致了自夷陵之败后,蜀汉事实上,就等于退出了“三国争霸”的擂台 。哪怕后期诸葛亮那么玩命,也无法改变这种大势了 。
故而,这二条堪称是一针见血,道出了刘备和曹操,到底差距在哪里,而且还没法补救 。所以刘备比曹操略逊一筹,就“逊”在了这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