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座皖南老屋,“移民”了( 三 )



据媒体报道 , 多年以后 , 荫余堂原主人黄氏子孙黄秋华曾受邀前往塞勒姆迪博物馆参观 , 当他走进荫余堂时 , 瞬间潸然泪下 , 曾经只在梦里出现的老家 , 竟然一下子一模一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 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石一木都未曾改变 , 恍如隔世 , 在遥远的大洋彼岸 , 这难免让其难以自持 。
在荫余堂正式开放后一年 , 2004年7月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便颁布实施了《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 , 条例规定:自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楼、台、亭、阁等民用建筑物 , 未经政府批准不得拆建买卖 , 从法理上将对古文物的保护从1795年提高到1911年 , 同时 , 条例还规定 , 1949年以前1911年以后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的保护 , 也可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

因此 , 荫余堂的出海 , 必然已成为孤例 。 据此 ,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荫余堂是全世界第一个 , 也是唯一建置在中国之外的古徽州建筑 。 ”除了从中国搬的荫余堂之外 , 美国还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里搬过一整座教堂和从法国搬的修道院 , 美国堪称此间老手 , 自己没有历史 , 便去拿别人的历史 。
有人说 , 美国这样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文化掠夺 , 但不可否认的是荫余堂的出海确实也宣传了中国文化 , 当时如果美国人不搬 , 荫余堂可能就被拆除了 , 自己弃之如履 , 别人视若珍宝 , 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改革开放后 , 中国对古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其实才开始慢慢重视 , 建国后 , 特别是10年动乱期间 , 中国大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遭到彻底破坏 , 比如北京古城墙、沧州闻远楼、成都锦官驿、昆明金马坊、杭州鼓楼、嘉兴三塔、南京通济门、重庆万州桥、南昌万寿宫等古建筑均被拆除 , 有的拆除原因竟是为了“破旧”和居民建房用砖 , 如今看来 , 多么令人痛心!
虽说如今很多古建筑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 , 但却没了历史的沉淀感 , 比如杭州在曾经鼓楼原址上建的新鼓楼 , 怎么看都像一个现代建筑 , 原因很简单 , 太新了 , 有些旧 , 只有时间能完成 。 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东西 , 即使有段时间我们不重视、不珍惜、不爱护 , 但是仍然还有很多 , 而幸存的那些今天都成了当地宣传文化旅游的金招牌 。
有机会 , 希望大家去安徽皖南古村落去看看 , 那里藏着中国人对文化与建筑融合的独特理解 , 是我们的民族瑰宝 , 也是当下中国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 。
文章用图:网络
本文完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