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座皖南老屋,“移民”了( 二 )


很显然 , 抱有此观点的并非南希一人 , 很快南希便获得了当时世界最大投资机构Fidelity及其基金会的支持 , 其认为赝品模仿的再真也是赝品 , 唯有真品配得上永恒 。 得到资金支持的南希便开始在徽州地区物色合适的建筑 , 1996年 , 南希和其华人助手王树楷来到徽州 , 历时一年走遍徽州大小村落 , 最终敲定荫余堂 。
当时的中国文物和古建筑保护制度并不完善 , 规定默认1795年 , 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之后的文物经过鉴定之后是可以出境的 , 南希等人选定的荫余堂恰好始建于嘉庆年间 , 从法理上来说是可行的 , 同时 , 美方也将这次购买搬迁上升到中美文化交流项目 , 从而得到中国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

对于荫余堂的主人黄氏族人 , 他们经过家族投票后同意将荫余堂转让出售给美方 。 其一 , 如今黄氏族人早已不在黄村居住 , 房屋日渐破败;其二 , 他们认为让徽州老屋走出国门是一件宣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 是赋予老屋新生命的一件大事;其三 , 美方愿意支付3万美元的报酬 , 3万美元在九十年代末不是一笔小钱 , 但这和其后搬迁重建所花的费用来说 , 简直是九牛一毛 。
多方敲定后 , 美方很快动工 , 并请了国内知名古文物专家前来协助拆解 , 整整两个月 , 占地4500平方 , 包含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的荫余堂被拆解为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个石件……连同当时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等全部都被标记拆解 , 就连门前的每一块小石子都被记上编号 , 打包带走 。

1998年2月 , 满载近40个集装箱的荫余堂运抵美国波士顿 , 同时 , 美国塞勒姆迪博物馆当地政府对荫余堂的到来也十分重视 , 他们拆掉了博物馆附近一大片居民区为荫余堂腾地方 , 只为更好的展示这幢来自遥远东方古建筑的魅力 , 而相比我们拆掉老房子在上面建小洋楼 , 美国拆新房为老房子让路的做法 , 多少让人有些唏嘘 。
荫余堂到达塞勒姆镇后 , 美国花了5年时间将荫余堂进行原貌复原 , 2003年6月21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 博物馆管理方为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 开工仪式上还进行了上金花、批红布、上香敬酒等中国传统房屋上梁仪式 。
前后历时7年 , 美方为此次搬迁复原花费超过1.25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元 , 但却没有一个美国人觉得亏了 , 时任塞勒姆迪博物馆执行总裁Dan Monroe曾兴奋表示:“尽管工程浩大、过程繁复 , 荫余堂的迁建无疑是项令人自豪的创举!”荫余堂开馆当天 , 前来报名参观的人数便超过一万人 , 管理方不得不进行限流限时 , 这样的场景对塞勒姆迪博物馆并不多见 , 塞勒姆镇作为美国著名的文化小镇 , 荫余堂的到来无疑更增加了其成色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