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青海自媒体采访行?】杨秀珍:未曾懈怠,也将不遗余力

高原|【青海自媒体采访行?】杨秀珍:未曾懈怠,也将不遗余力
文章图片

本期人物:杨秀珍 , 中国作协会员、海东市作协副主席、青海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高原|【青海自媒体采访行?】杨秀珍:未曾懈怠,也将不遗余力
文章图片

杨秀珍(受访者供图)
青海在线网 (文/昌伯)“以文学的方式追逐时光 , 深切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 , 探究一般人的生存困境 。 ”雪归新作《丢失》发表后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生滨在其评论文章《以文学的方式烛照生活的幽微》中这样说 。 李生滨认为 , “雪归的小说自然带有河湟文化、高原风情和日常化叙事等人文特色 , 但绝不能将雪归归之于乡土作家或地域作家 。 见微知著 , 雪归恰恰从当下自己熟悉的生活探讨每一个个体生存的现实困境 , 触及了时代的忧伤 。 ”
雪归本名杨秀珍 , 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一个农村家庭 。 二十一年前 , 雪归从粮食局的下属企业下岗 。 在此之后 , 她做过打字员 , 做过出纳 , 做过售货员 , 做过民刊编辑……雪归坦承 ,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 她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 。 在许多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眼中 , 她没有正规单位 , 没有职称 , 甚至因为常年在体制之外打拼 , 一度被看作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
当切身感受到面对现实的无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疼痛感 , 雪归说 , 这使她不得不顺受人事无常的同时 , 对生活与生存的本质不同有了逐渐深切的体认 , 这也是她从早期的单纯爱好转为后来坚持写作的动因之一 。
在西宁书城雪归的小说集《无脚鸟》的分享会上 , 有一个人拨开层层人群、拿着她的新书让她签名 , 并问她:“我是站大脚的 , 你会关注我吗?”雪归说她一直忘不掉那个读者 。 雪归和无数人一起体验着生存的疼痛与艰难 , 当她将目光投向身边每一个在漂浮的状态下以挣扎的方式生存的个体 , 当她亲眼见证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 , 当曾经出生的村庄所在地变为网红打卡地 , 所有这些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 促使她去记录和书写 。 雪归说 , 她既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 也感恩于时代给予她的清晰烙印——让她的书写有了更为丰富、更为广博的内容 , 以及更为深厚的底蕴积淀 。
高原|【青海自媒体采访行?】杨秀珍:未曾懈怠,也将不遗余力
文章图片

杨秀珍在基层采访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的可可西里 ,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漠戈壁 , 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湟水源头 ,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林场、雪山 , 到处都有雪归的身影 。 更多的时候 , 她独自一人行走和体验 , 感受和记录 。 海东是她的脐血滴落的地方 , 她更是倾注笔力、饱蘸心中炽烈浓情书写 , 《时间给的药》《飞翔的日子》《不是麦子就是豆子》等一篇又一篇作品 , 是她为这片土地的诚挚敬献 。 在创作中 , 海东市平安区被她虚写为安城 , 她以安城、安镇、安村为地理坐标和精神家园 , 创作的小说作品相继在《清明》《朔方》《飞天》《小说林》《西藏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 , 她的创作始终紧贴着平安 , 紧贴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