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发展,多是良性循环的结果;任何事物的灭亡,多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要想生成和维持良性循环,必须生成良性循环的链条 。维持良性循环,最重要的是制造链条 。企业与员工利益的良性循环,链条是亲善友好;企业效益的良性循环,链条是培训员工;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良性循环,链条是发展外贸 。
佛家讲究“报应论”、强调“因果律”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仿佛是无法理解、甚至是意想不到的,而在佛家看来,它们却是必然的 。兴衰枯荣、花开花落,不会是盲目的缘起,今天收获的善果或恶果自是昨天善因恶因的回报,而明天你的人生如何收成,要看你今天做下怎样的“功德” 。佛家从不说只要信佛便可不死,只说信佛死了有好去处 。
佛家讲究“轮回”,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循环” 。善人死后会托生有福的人,再善,再托生有福的人,此乃善的循环,即我们所言的良性循环;恶人死后,变畜类,变受苦人 。如不改悔,仍变不成有福的人,此乃恶的循环,即恶性循环 。因果相续 。
佛经中的“因果说”比比皆是,经文中总是以“报应轮回”之说劝善戒恶 。
文章插图
一、
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广做佛事,奉佛教为国教,大力宣扬佛法要义,多次向佛教僧团施舍大量的土地和财物,阿育王因此获得特大的福报 。
在古印度,人们认为阿育王是一位最贤能、最仁慈、最有道德、最有成就,也是对佛教最热心护法的国王 。他为了思慕佛陀,收聚佛陀的舍利,在印度各地,建筑了很多宝塔,供奉舍利,以表他的诚心 。在宁波郊外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寺内珍藏着阿育王时代所造的舍利塔,故称阿育王寺 。这是早期佛教传播的历史见证 。
对于阿育王,大家都很熟悉,但阿育王的前生,到底修了些什么福因,才能有今生那么大的福报呢?
佛经中说,当佛陀在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一天带弟子阿难持钵到城里行化乞食 。他们走到半路时,看见一群小孩在路旁玩泥土,孩子们用泥土做宫殿,有前殿、后殿,一层一层的,很多宫室 。并且在后殿的旁边,又做一间仓库,里面也用泥土做了很多金银财宝 。
孩子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小孩,看见佛陀身上放着稀有的光明 。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马上生起敬仰之情,想要供养佛陀,但没有东西 。此时他看泥土做的仓库里有的是宝物,就随手抓了一把,送给佛陀 。东西虽然是假的,可是孩子布施的心是真确的 。佛陀接受布施以后,称赞他一番,孩子们高兴地回家去了 。
佛陀对阿难说道∶“这些土,你带回去,把它涂饰在我的房壁 。这孩子欢喜施一把泥土,以这样的功德,将来会生为国王,有大福报,并且为我收集舍利,建筑很多宝塔供奉 。”
当时施土的孩子,就是后来的阿育王 。由于和佛陀有那段因缘,所以能亲近佛法,恭敬三宝,获有无量的福力 。
佛语中有“唐捐”一词,意思就是白费了、白做了,功不唐捐就是说努力决不会白费 。善因必有善果 。诸多世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 。使事情越来越好,叫良性循环;使事情越来越坏,叫恶性循环 。任何事物的发展,多是良性循环的结果;任何事物的死亡,多是恶性循环的结果 。
文章插图
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善的循环 。企业关心、爱护、帮助员工,员工受到激励,投桃报李,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奉献,众人捧柴火焰高,企业富了,员工的日子当然富裕,企业有条件更加关心员工,员工对企业更加忠诚 。企业越来越好,员工也越来越好 。
企业舍得本钱培养人才、培训员工、搞科学研究,员工队伍素质提高了,科研搞上去了,企业盈利了,才有可能拿出更多的本钱搞科研和培训,员工素质更上一层楼,为企业更多地创利 。这又是一个良性循环 。
社会再生产是一种良性循环 。社会上各种行业内部以及在它们行业之间,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发展,取得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扩大再生产,又为新的平衡创造了条件 。
例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实物形式的转换,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以我们所拥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以长线产品,换短线产品,使各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得到调剂和补充,出现了平衡——扩大——通过外贸实现新的平衡——新的扩大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舆怎么读组词 舆怎么读
- 什么是七位数对子号
- 高压锅炖蛋鸡多少分钟
- lol中的护眼是什么意思
- 裨怎么读 攸怎么读
- 荀怎么读 拼音 荀怎么读
- 大同十一中在哪里
- 五岳阅卷 五岳
- 中国式旅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乔丹一生中遇到最难缠的对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