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罗新:如果年轻时接触了旅行文学,我的人生或许会改变( 二 )


我是一个喜欢到处乱跑的人 , 从我正式开始投身学历史之前 , 我就是喜欢到处走走看看 。 有一些历史学者是那种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人 , 另外一些人做研究需要把理论知识跟野外实地考察紧密结合 , 我就属于后者 。 我没有那种在书斋里就能懂得外边事情的能力 , 我必须通过眼睛看见、身体到过才有很多印象 , 也才会有热情去对那个地方做研究 。 另外 , 这也跟你从事的工作有关 , 如果你做的是制度研究 , 了解哪个州在什么位置 , 有什么地理空间上的特征 , 对研究来说关系不是太大 。 但我做的研究就跟交通和地理状况有关 , 你没有到过实地 , 见过实景还是差得很远 。
我大学毕业之后在武汉工作 , 记得那时候正在读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 , 空闲时间就和几个朋友去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拜访李自成墓 。 那时候虽然也有公共汽车 , 但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 所以几十公里的路程是徒步走过去的 , 走一天才走到一个地 , 歇下来第二天接着走 。 后来我成为一名青年教师 , 也喜欢带着学生到处跑 , 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年纪大了 , 慢慢就不带学生了为止 。 但是在过去 , 我的学生总是在跟着我到处乱窜 。
我在年轻的时候经常行走 , 却从来想到要为此写一本书 , 也不明白写这种游记的意义在哪里 。 我只是把这种行走当作历史研究的辅助学习方式 , 通过行走来建立现场感 , 逼迫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更有动力 , 这样行走在专业上的目的就达到了 。 显然行走本身不可能用来做研究 , 也不可能用过行走达成某项学术成就 。
新京报:旅行写作(travel writing)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 相对而言 , 旅行写作在中国直到最近这些年才越来越受到关注 。 你阅读过大量的相关作品 , 近年来也在推动西方旅行写作的译介工作 。 这些西方的旅行文学 , 对你的行走和游记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罗新:那时我们跟国际上的接触比较少 , 能了解的的信息很有限 , 当时我不认为写游记是一条正路 , 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 。 从传统上而言 , 中国的旅行写作这种文体也不够发达 , 旅行写作在中国的文学世界中没有什么地位 , 游记和散文从来不是主流 , 更不用说跟诗歌、戏剧、小说相提并论 。 即使我读过《徐霞客游记》 , 也就当作是一种考察笔记 , 没有看作为文学性的作品 , 不能当做一个目标来追求 。
可是在国外 , 你会发现旅行写作占了很大的比例 , 很多人凭借这种文字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 , 这一点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 甚至在看得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发生 。 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改变的事情 , 不是说改变旅行写作的文学地位 , 强行让别人承认这种文体的重要性 , 而是说你首先得写出和其他类型文学同样优秀的作品 , 或者在阅读的享受程度上可以接近 , 或者在思想上有一些留得住的东西 。 如果我年轻的时候知道 , 游记和小说是同样重要的文学类型 , 我的人生也许会发生改变 。 写游记是挺适合我的 , 也许我后来走的道路真的会不一样 , 但我当时的确没有想过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