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河南新郑为什么会有黄帝故里?看似荒唐实则有理,看看地名就知道( 二 )

湘山|河南新郑为什么会有黄帝故里?看似荒唐实则有理,看看地名就知道
文章插图
钱穆说:“疑黄帝之名与黄水、黄沟有关。太山即自然山,在新郑县西黄水所源。疑自然乃有熊字讹。然则古代黄帝部落之居地,应在今河南新郑,断无疑矣。”又陈留东北有小黄城,战国魏邑。《史记》载黄歇说秦昭王日:“王取首垣以临平邱、小黄”,即指此。汉置小黄县,《水经注》:济水迳小黄县故城北。杞县东有外黄。《左传》鲁惠公季年,“败宋师于黄。”杜预曰:“外黄县东有黄城。”《春秋》哀公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预注:“封邱县南有黄亭,近济水。”又汉置内黄县,临漳县西南十五里有黄戋谷,皆为与黄帝族有关的地望。黄帝的活动地区,多在新郑附近。《庄子》:黄帝见大騩于具茨之山。《汉书·地理志》:密县有大騩山。《水经注》: 大騩即具茨山也。《明一统志》:大騩山在新郑县西南四十里,今禹县北境。《庄子》又言,黄帝登崆峒,问道子广成子。按崆峒山在今临汝县西南六十里,临汝西四十里有广成泽水。《水经注》:广成泽水出狼皋山北泽中是也。黄帝既登崆峒,遂游襄城。襄城故城在今襄城西。大騩、崆峒、襄城地望皆相接,庄子言黄帝游踪,确指今河南境无疑。《史记》又言黄帝采首山之锅,铸鼎荆山之阳。首山在今襄城县南五跟。又巩县有黄亭。《后汉书·郡国志》:“巩……有黄亭,有湟水。”刘昭补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子猛居予皇。’杜预曰:‘有黄亭。’”《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浊水注之,即古黄水也”。以上所引,说明在古代,“黄”、“皇”、“湟”通用,也说明巩县境内有两条“黄水”(另一条是黄河)。湘山|河南新郑为什么会有黄帝故里?看似荒唐实则有理,看看地名就知道
文章插图
“黄帝”之名是否由于在两条黄水岸边战胜炎帝、蚩尤,得了“天下”,威风远扬而得来的呢?可以肯定,这些地名,正是因黄帝族东迁至豫中地区后而得名的。新郑附近有华亭、华水,即黄帝族的始祖华胥氏由甘肃华亭县东迁至此时移植的地名。临汝之崆峒,亦系由甘肃平凉西北之崆峒山地名移植而来。河南的皇水、湟水,其名也由青海湟水移植的来。青海、甘肃有许多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遗址,比仰韶文化还要早。如卡诺文化,诺木洪文化,齐家、朱家寨、马厂沿、辛店、半山、沙井等文化。这里是古西羌的发源地,其中一支羌人向东迁至甘肃东部渭水上游的天水秦安一带,后来便形成为黄帝族、炎帝族。《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曾“南至于江,登熊、湘”。《集解》引《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正义》引《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在岳州巴陵县南十八里也。”成孺《史汉骈枝》谓:“《封禅书》之熊耳山,即《汉志》所称之弘农郡卢氏,熊耳山在东者是。今河南宜阳县西接永宁县界有熊耳山,后汉建武三年,赤眉积兵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是。其地东南距召陵岗仅数百里,故桓公至召陵,得登之以望江汉。”是黄帝所登之熊山即卢氏县之熊耳山。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