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铁牛|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文·段宏刚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因此,黄河历来被当作我们的母亲河来对待,但是,黄河的水量很不稳定,在一年四季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每到雨季,黄河水量大涨,就会变成一头愤怒的野兽,波涛滚滚,大有吞噬一切的架势,历史上,黄河沿岸的居民,经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
怎样驯服黄河?从古至今,人们集思广益,想出了许多方式。
黄河在古代之所以经常泛滥,根本原因是黄河上流的水土流失很严重,让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底,随着泥沙越积越多,导致河水水位不断升高,遇到暴雨,河水很容易漫过河岸,发生水灾。
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跟古代人欠缺环保意识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最早从黄河流域发源,人们主要的人口聚居地,如,都城、城镇,以及一些大村庄,基本建在黄河沿岸,人类要生活,大到建造皇宫、官邸、庙宇,小到老百姓建造房子,而木材是古代人建造房屋的必备品,需求量很大,一片又一片森林,就这样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化为乌有,没有树木保护水土流失后,最终导致黄河水喜怒无常。
古代人在征服黄河,让黄河造福人类的活动中,花去了不少心思,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黄河上修建各式各样的桥,变天险为通途。
位于山西省永济(古称蒲州)黄河古道上的蒲津桥,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一座浮桥,浮桥顾名思义就是浮在河面上的桥,用铁链把多只木船链接在一起,然后在木船上铺设一层木板,并加以固定,河水上涨时,浮桥也跟着上升。过桥时,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黄河铁牛|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文章插图

蒲津桥始建于战国时期秦襄王五十年,至唐代开元年间,蒲津桥的作用达到鼎盛,成为长安城通向河东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沟通晋商来长安城做生意的捷径,对全国的经济、商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连当时的蒲州城,因为长安城的繁荣而被带动起来,一举成为唐代的著名城市。
蒲津桥关系到大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因此,如何让这座桥更加稳固,永世长存,不会轻易被发怒的黄河水冲走,成为摆在唐代建筑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经过一帮建筑师和匠人实地勘察,最终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增加铁链的负重,让铁链有足够的强度去抵抗黄河洪水的冲击。
于是,在唐玄宗时期是公元725年,四尊铁牛和四个铁人,以及两座铁山和一组铁柱被铸造出来。


黄河铁牛|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文章插图

铁牛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长、宽、高分别为3米、1.3米、1.9米,比真牛要大出不少。每尊铁牛单重达到40吨以上,再加上底座,总重量超过50吨,四尊总重超过200吨。铁人单个高度超过2.2米,重量超过5吨,加上其它装饰品,每个铁人的重量达到6——10吨,总重量超过30吨。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