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蜀道古柏光照千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唐玄宗|蜀道古柏光照千秋
文章插图
翠云廊。 图片来自广元市文旅局微信公众号
唐玄宗|蜀道古柏光照千秋
文章插图
剑门关。 图片来自广元市文旅局微信公众号
进入翠云廊景区,用彩色挂饰装点的人行道,并无特色。但是,当小路右转,雄伟、古朴、苍翠的古柏列队出现在眼前时,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惊叹:这是独一无二的古柏景观。

这一株株古柏守护的就是古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最早写出蜀道艰险的,是西晋文学家张载。他在《剑阁铭》中描述为“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一人荷戟,万夫趑趄。”蜀道之险峻,到了穷极的地步。可是,这条路又不可或缺,因为中原需要保持入蜀的通道。于是,采取各种措施维护道路。措施之一就是栽种行道树。树木不仅可以护路固坡,还可以为行人提供绿荫。据说,通过固定树木的株距,还可以计算道路里程。最早在蜀道两侧大规模栽种柏树的,是秦始皇。“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由此开始,有记载的植树活动就有七次之多。到清朝初年,蜀道已经形成了绿树成荫、古柏葱茏的壮美景观。时任剑州知州乔钵在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从此,这段古蜀道又被称作翠云廊。
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宋柏”。翠云廊不乏高大挺拔的柏树,但这棵被刻意加了保护措施的宋朝柏树,树干刚刚离开地面就生出了枝杈,彰显老干虬枝的苍劲。
宋柏旁边的牌子上,写有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仁宗赵祯颁布的诏令:“剑门关直入益(今成都)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这也是翠云廊的一次大规模植柏。
景区的许多古柏都有名字,有的是因树的形状,比如“犀牛望月”。这是一棵在千年风雨中痛失一侧的柏树,青苔遮不住的醒目伤痕,诉说着古柏的坚强。幸存的两支树干,其中一支呈L型向外伸展,及到枝头,又探头探脑一般弯曲。既像犀牛望月,也像孔雀问天。
两棵根部纠结在一起、枝桠交叉的大树,被叫作“夫妻柏”。它们比肩而生,仿佛一对情侣相拥而立,互诉衷肠。它们相偕相偎,不仅达成了百年好合,千年风雨也未能改变它们最初的情愫。许多情侣在树下留影,在树前祈福,在树上拴红布条,愿效此柏,白头偕老。

有的因传说而命名。一棵断掉一支树干的大树,被叫作“阿斗柏”。说是曹魏灭蜀后,后主刘禅被迫迁往洛阳,曾在这棵树下歇息。蜀人为怀念后主,在树下设台纪念,谁知刘禅竟“乐不思蜀”。愤怒的蜀人不仅砸烂了祭台,而且怒残其树,彰显了蜀中百姓的爱憎分明。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