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泉州与北京,有哪些相同的文化印记?

前段时间,泉州的22项文化遗产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细数起来,泉州的不少遗产点,在北京也能找到相对应的遗迹,这也为两地的文化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两城都以植物为别名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将泉州称为“刺桐城”,他这样描述这座城市:“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南方诸省的各地出售……”
泉州栽种刺桐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上溯到五代时期,当时镇守泉州的节度使刘从效,在修筑泉州城墙的同时,城里遍植刺桐,在花期,它会开满如火一样鲜艳的花朵,这才有了后来马可·波罗所见到的遍地皆是刺桐的景象,泉州也从此有了“刺桐城”的美誉。
泉州的发展始于唐代,宋代于此处设置市舶司之后,极大刺激了当地外贸的发展,至南宋时期很多宋朝皇族慕名移居此地,极大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此时的泉州城已经从最初的小城发展成为一座带有外罗城的大城,因外罗城的走向不是很规则,当地老百姓觉得很像一条鲤鱼的鱼头,因此泉州也有“鲤城”的别名。
无独有偶,北京当年也被称为“蓟城”,这和在北方盛产的一种名为“蓟草”的植物有关。蓟草大家听来可能有些陌生,但一说“刺儿菜”,估计吃过的人不少,时至今日这种野菜仍被北方不少人家用来包馅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遥想当年,这座蓟丘上或许是遍布刺儿菜,才有了“蓟”这样一个称呼吧?
两座开元寺的盛唐往事
根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下诏,要求各州“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即要求每个州在州城内的寺观中选择一处位置最好、规模最大的改为开元寺或开元观。
泉州的开元寺由此而来。它初名莲花道场,建于唐代垂拱二年(686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奉唐玄宗的圣旨更名为开元寺。关于开元寺,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
开元寺|泉州与北京,有哪些相同的文化印记?
文章插图
泉州开元寺 新华社/TAKEFOTO供图
开元寺|泉州与北京,有哪些相同的文化印记?】坊间有说法认为,孙悟空的老家在泉州,原因是泉州开元寺塔西塔第四层东北壁上,有一尊被命名为孙行者的浮雕。孙行者的“对门儿”,即第四层的西北壁上,是一尊被称为“东海火龙太子”的造像,当地人认为这便是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白龙马,在他的左上角,也有一尊小马的雕像,那便是“龙马”的造像。悟空的师父“住”得也不远,西塔正南有唐玄奘的造像,和他“对门儿”的是南朝皇帝梁武帝的塑像。
因为唐玄宗的圣旨,北京也留下了这样一座开元寺。北京当时的名字是幽州,幽州的开元寺已经无踪迹可寻,但幽州周边顺州(今顺义县)的开元寺,则有幸保存到了今天。这座北京地区唯一的一座“开元寺”位于顺义老城内东北,顺义当地人俗称为“东大寺”。明清两代这里曾名为隆兴寺,著名的顺义八景之一“龙泉烟寺”即指此处。龙泉指的是庙门口一口泉水甘洌的水井,而烟树则从侧面展示了当年这里香火的旺盛。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民国时开元寺破败不堪,后来几乎淹没在民居之中。近几年文物部门对开元寺进行了大修,使得这处古迹得以保护。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