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独流运河往事:从这座木桥说起

“碧浪平堤水气腥 , 暮烟无际片帆停 。 市楼醋窨桃花紫 , 村店鱼穿柳条青……”清代诗人边浴礼沿运河乘船经过独流镇 , 写下了他看到的景象 。 草木葱茏 , 河水荡漾 , 市井坊间一片繁华烟火气 , 仿佛把读者带到了美丽的江南 。
运河|独流运河往事:从这座木桥说起
文章图片

千里运河 , 自南向北 , 来到和子牙河、大清河的交汇处 , 三流合一 , 千年古镇——独流的名字由此而来 。 千载之间 , 运河上舟楫往来 , 商旅穿梭 , 生生不息的运河水 , 滋育着独流的繁华和兴盛 。
运河|独流运河往事:从这座木桥说起
文章图片

独流的运河印记 , 是鲜明而深刻的 。 采访人员来到了这座依河而兴的津门西南小镇 , 从那座静静矗立在河上的百年木桥 , 从独流老人的记忆里 , 又依稀看到了当年水旱码头的热闹 , 运河的波涛声 , 纤夫的号子声 , 摆渡倌的吆喝声……一起汇成了一部未曾远去的运河交响曲 。
运河|独流运河往事:从这座木桥说起
文章图片
昔日独流运河码头(资料图)
家乡要建桥 , 不给钱也干
南运河穿独流镇而过 , 位于镇区的河段长约3里 。 然而 , 历史上很长时间内 , 这3里长的运河上没有一座桥 , 两岸百姓往来出行非常不便 。
1938年 , 当地准备建设一座木桥 , 这在全镇是一个轰动性的消息 。 独流镇上能工巧匠云集 , 擅长造船的、修房盖屋的老师傅大有人在 。 听说家乡要建桥了 , 老百姓心里高兴 , 工匠师傅也有了施展手艺的机会 。
镇上的陈继荣师傅是一位木匠 , 被征调参与修桥时 , 他刚刚30多岁 。 虽然修桥是义务劳动 , 没有一分钱报酬 , 但陈师傅和另外几位工匠并没有计较 , 而是带着一帮年轻后生投入了火热的建桥工作 。
“嚯 , 咱家可是要造桥了 , 再也不用坐摆渡了!”今年74岁的张秀卿是独流镇一位退休干部 , 也是从事地方志《独流史话》义务编纂工作的热心人 , 他回忆 , 陈继荣老师傅健在时 , 曾这样对他说起能够参与建桥的自豪之情 。
不仅没有工钱 , 工地上连饭也不管 。 老师傅们没有怨言 , 他们白天施工 , 休息时家里人把饭送到工地 , 吃完饭接着干 , 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 。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 , 一座漂亮而结实的木桥横亘在运河河面上 。
独流木桥用原木做桥墩 , 木板做桥面 , 桥孔可以容纳大型漕船通过 。 同时 , 在南侧来水方向还设置了两个三角形的“分水箭” , 在水流速较大时可以起到卸力和保护桥体的作用 , 设计非常巧妙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