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以退塘还湿、河道治理、新造红树林等方式引湿地入城( 三 )


最先发现变化的,是白鹭 。2016年夏天,这群本该北归的候鸟,流连于三亚河畔的红树林间,迟迟不肯启程迁徙 。
也是在这一年,三亚东河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2017年,这一试点建设范围扩大至三亚西河,全流域保护总面积达1843.24公顷的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由此开始探寻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 。
既要最大保护,又不排斥适度利用,这正是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保护区的不同之处 。尽管如今公园建设工作仍在进行中,这片洋溢着热带风情的红树林湿地,早已不断释放出生态红利——
三亚河畔熙熙攘攘,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愿意将这里作为休闲放松、舒展筋骨的“打卡地”;而在靠近三亚河源头的生境里,不久前更是监测到了海南山鹧鸪、小灵猫等“稀客” 。
人与动物,都在靠近 。在三亚河红树林湿地,城市里的“诗意栖居”正成为可能 。
陵水——只此青绿潟湖间
潮涨,红树林枝干几乎全部被淹,只有较高的树冠露出,宛如海上“绿岛”;潮退,鱼虾螺蟹纷纷“登台唱戏”,展翅盘旋于绿荫上的鹭鸟更是循味而来……
这里是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一处镶嵌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生态廊道 。
每年寒潮来临前,不畏重山、飞越万里的候鸟们总会如约奔赴于此 。“一抬头,乌泱乌泱全是鸟 。”群鸟翩跹的画面一直留在当地村民的脑子里,直到20世纪80年代,成百上千个渔排纵横交错,一口口鱼塘、虾塘延伸至宽阔海面,开始不断蚕食这片湿地 。
也难怪渔民们格外钟情于此——
海岸边,泥沙堆积形成的堤岛将两汪水域圈住,似封闭湖泊却又有水道与外海相连,由此形成的新村、黎安两大海岸潟湖,集珊瑚群、海草床、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吸引鱼虾贝蟹等大量海洋生物群落栖息于此 。
海南:以退塘还湿、河道治理、新造红树林等方式引湿地入城
文章图片

斑丽翅蜻 。卢刚 摄
两大潟湖变鱼塘、虾塘,带来的是湿地的萎缩 。好在,一场退塘还林生态修复行动的启动,正重新擦亮“双眸” 。去年,陵水共清退养殖鱼塘、虾塘7788亩,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植物,让红树林湿地面积增加了逾3000亩 。
“种上红树后,空气变好了,水也清澈了,连鸟儿都变多了 。”住在湿地公园附近的村民顾雷说,自从鱼虾塘变绿洲,来游玩的人逐渐多起来,甚至有村民开始考虑将自家房屋改成民宿,尝一尝“旅游饭” 。
一趟趟往陵水跑的卢刚,也敏锐察觉到了变化 。“过去几年,这里的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恢复得相当不错 。”“相当不错”的除了日渐恢复的红树植被,还有由当地政府、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参与、共同建立的巡护监测机制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