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位难以别离中国的美国前驻华大使(3)

司徒雷登:一位难以别离中国的美国前驻华大使(3)
徐忠友
会流利讲“杭州话”的美国小伙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位难以别离中国的美国前驻华大使(3)
文章插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一门知识和艺术。司徒雷登的少年时期曾在杭州培德学校读小学,整个童年生活都是在西子湖畔度过的。他有3个弟弟戴维·托德、沃伦·霍顿、罗伯特·柯克兰,分别于1878年4月、1880年12月、1882年9月同样出生在杭州。课外时间,他经常和3个弟弟等小伙伴们游览西湖周边的美丽风景区,在西湖上乘游船;有时在孤山上举行野炊、采野果吃,并到半山孤舟山的古庙里去避暑;他还常带着邻家小朋友或同学到他父亲种了许多树木的教会庭院里玩耍。同时,他“极喜爱中国的饭菜、糖果,欣赏人们在新年里吃年饭、看社戏观灯坐彩船游西湖的具有中国生活特色的场面”。因此,少年时期的司徒雷登,由于曾和小伙伴玩耍在西子湖畔的坊间里巷,并成了个杭州通,他的杭州话讲得很流利。
杭州由于在南宋时期做过首都,所以杭州的语言中有一半普通话。因此笔者到浙江青年报工作后,王进总编是讲普通话的,当时的浙江青年报编委、新闻编辑部主任(后为报社副总编)邹建中先生虽然平时讲“杭普话”,可我一听就懂。但“杭普话”还是有南方口音,要讲就不太容易了,我在杭州已快30年了,到如今都没有学会讲“杭普话”。
可司徒雷登是个美国人,他比我学“杭普话”肯定要难很多,他是怎么学会的呢?原来他出生以后,除了跟父母亲学讲英语外,还跟一位杭州奶妈学讲杭州话,且他的杭州话说得比英语还要好。由于家庭条件好,他在杭州时总要到河坊街王润兴酒楼去吃饭。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位难以别离中国的美国前驻华大使(3)
文章插图

说到河坊街,它是杭州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地处巍巍吴山脚下,河坊街属清河坊的一部分,与杭州中山中路相交的“清河坊四拐角”。早在南宋时期,就是古都临安的“皇城根儿”,也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商贸中心。自清代以来,分别为胡庆余堂、朱养心药店、方回春堂、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万隆火腿店、张允升帽庄等店家各踞一处,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商业区。杭城闻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烟、杭线)就出此处。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位难以别离中国的美国前驻华大使(3)
文章插图

街上有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其中,王润兴酒楼就在河坊街与中山路交汇处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创办于清代乾隆年间,经营颇有特色的“杭帮菜”。民间传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来到杭州,独游吴山遇大雨,在山脚下一家屋檐下避雨,饥寒交加,便推门入室以求午餐。主人阿兴将家中仅有的一块豆腐,一半用来烧菠菜,一半与半爿鱼头在砂锅中加了一点豆瓣酱炖了炖,给乾隆就餐。饥肠辘辘的乾隆,觉得这菜味道竟比宫里御膳房的山珍海味还要可口。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