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扬州西北郊司徒庙传说

在扬州市城区西北三公里处有个西湖镇,这是现代的行政区划名称,以前,人们称这个集镇叫司徒庙镇。记得小时候去集镇上,统一称为“到庙上”。至今该镇还保留有司徒村、司徒北苑与司徒庙路这三个与司徒有关的名字。可见,虽然镇名几经变更,但在当地人心中还一直有“司徒庙”情结。特别是西湖镇周边的老年人,“司徒庙”三个字的烙印非常深。寿阳|扬州西北郊司徒庙传说
文章插图
今天就想为大家说一说这座“司徒庙”的由来。据史书记裁,南朝梁将王琳,为陈所败,降于北齐,与陈交兵,被杀。王琳治军有特点,能倾身下士,刑罚不滥,轻财爱士,得将卒之心。死后,田夫野老,知与不知,莫不为之歔欷流泣。可见他是很得人心,深受士民敬爱的。他死在安微,葬在八公山侧。扬州人茅智胜和许、祝、蒋、吴姓四人秘密将王的棺柩送到北齐首都邺。又有记载说他们五人畋猎为业,共同供养一个老妇,并杀死一虎,为地方除害,老百姓赞佩敬重这五人,于是在蜀冈上立庙祀之。现当地仍有大量这五姓后人存在,也算一证。寿阳|扬州西北郊司徒庙传说
文章插图
隋炀帝到江都,驻迷楼(今扬州城北郊观音山,位于司徒庙东侧),加封司徒,利民效之。于是庙称为五显司徒庙,简称司徒庙。原大家公认的隋炀帝陵,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此陵为大学士阮元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由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墓冢等组成,呈隋唐建筑风格。上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已经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但在2013年,一切都改变了。随着扬州司徒庙西侧现司徒村曹庄组隋炀帝墓被确认为隋炀帝和夫人萧后最后埋葬地后,之前的隋炀帝陵又被认为是隋炀帝的“伪陵”。 新隋炀帝陵被发现于司徒庙西侧,说明司徒庙与这位一直被民间误解的千古一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寿阳|扬州西北郊司徒庙传说
文章插图
扬州隋炀帝墓新遗址公园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两淮巡盐御史雷应龙认为这五个人是无知小民,不应立庙以祀,下令撤去他们的像,改祀宋儒胡定安等三人,称广陵三先生祠,后来又有人加祀两个儒者,成为五先生祠。老百姓不满这种做法,又在庙里立起五司徒像来。官府再毁五人像,老百姓仍不退让,但知道再在庙里立五人像已不可能,于是在原来司徒庙之东,另造五司徒庙。这样,西边庙里供的是道貌岸然的说教者,东边庙里坐的是讲义气除恶虎的好汉,望衡对宇,这是非常有趣的。而且扬州附近还有两个司徒庙,这个镇仍以司徒庙为名。当然了,现在这些庙都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司徒庙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使用至今,也算是对那五个好汉及炀帝最大的安慰与最好的纪念吧。茅智胜等人的籍贯,据《资治通鉴》记载,是寿阳(今安徽寿县)人。按北齐曾于安徽设扬州刺史,治寿阳,故《北齐书》称茅等为扬州人,是符合事实的。寿阳距广陵不远,广陵百姓立庙纪念茅等,也是可能的。王琳是公元573年死在寿阳的。隋时全国分四大总管(益、扬、荆、并),扬州总管,管四十四州军事,治广陵,公元590年,杨广受命为扬州总管。寿阳在扬州辖区内,故寿阳之茅智胜等的纪念祠设在扬州总管之治所,是完全可能的。这些均可作为设立这个庙的佐证。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