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作者

文章插图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作者

文章插图
《西厢记》的巨大成就是历史的传统使然 。其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短篇小说《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其大致内容是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 。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 。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 。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 。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 。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 。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 。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中国小说史略》)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作者

文章插图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 。如鲁迅所说:“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 。”(《唐宋传奇集》)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少女形象莺莺 。她给人的印象历久弥新,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 。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其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 。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 。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 。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矜持的姿态展现 。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 。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 。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真实可信,但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 。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 。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莺莺传》是一颗沾有泥淖的珍珠,人们都是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 西厢记作者

文章插图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 。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 。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畴>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 。”鼓子词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 。原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 。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作者虽还没有洞悉悲剧发生的社会原因,但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 。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 。“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 。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 。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