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

《季氏》,出自《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的为政主张 。因开篇提到:“季氏将伐颛臾。”故以“季氏”为题名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章插图
在《季氏》一文里,孔子认为,不管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卿大夫,他们担心的不是贫穷,而是财富不均 。财富分配均匀,那么就不会有贫穷,也不会出现倾覆之事 。他还认为,学好《诗经》可以美化语言,学好《礼经》可以安身立命 。
本文选取《季氏》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章插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 。
冉有、季路见孔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说:“季氏要对颛臾用兵 。”
点评:「季氏」就是季孙氏,鲁国权臣 。「颛臾」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 。「事」即兵事、战事之意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犀牛从笼中逃出来,
龟甲、美玉都在匣中毁坏,
请问这到底是谁的过失呢?
点评:孔子认为,颛臾已经是鲁国的附属国了,季孙氏攻打臣服之国显然不合礼仪 。而且他还责备冉有、季路二人没有做到臣子的责任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诸侯或者有家的卿大夫,
不担忧贫穷而是担忧财富不均,
不担忧人口少而是担忧不安定 。
点评:财富平均了,就没有贫穷 。关系和谐了,就不会觉得人口不足 。而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叛乱的事情发生 。这也是孔子的重要政治主张之一 。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天下如果有道,那么礼仪征伐都决定于天子;
天下如果无道,那么礼仪征伐都决定于诸侯 。
点评: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国政就不会落到诸侯手里 。而且,百姓也不会议论政事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有益处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处的朋友有三种 。
要与为人正直的人交朋友,
要与恪守信义的人交朋友,
要与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
与这些人交往都是有益的 。
若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
若与表里不一的人交朋友,
若与巧言善辩的人交朋友,
那么将会给自己带来害处 。
点评:孔子的择友标准就是:正直、守信,与见识广博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章插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还未轮到他就抢着说,叫急躁;
言谈轮到他却又不说,叫隐瞒;
不看君子脸色而开口,叫盲人 。
点评:孔子认为,与长辈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 。抢着说就是急躁,该说却不说就是隐瞒,不看长辈脸色贸然开口就像盲人一样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君子有三种敬畏:
一是要敬畏天命,
二是要敬畏大人,
三是敬畏圣人言 。
点评:在孔子看来,君子的一个有“三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生下来就能知道的人,是最上等的人,
学了然后能懂得的人,是次一等之人;
遇到困难再去学的人,又次一等之人;
遇到困难还不去学,是最下等的愚民 。
点评:孔子希望弟子们能够勤奋好学 。若碰到了困难还不去学,就很差了 。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章插图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
他问道:“学诗没有?”
我回答说:“还没有 。”
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 。”
我退回来后,认真读《诗经》 。
点评:诗有认知、审美、教育等三大作用,读懂《诗经》以后,可以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所以,孔子才让儿子孔鲤去学诗 。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
他问道:“学礼没有?”
我回答说:“还没有 。”
父亲说:“不学礼就不会立身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