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老照片: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外国人镜头下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这是一组外国人拍摄于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的老照片。枣庄,别名煤城,位于山东南部,枣庄早在唐宋时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枣庄”。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组老照片,一起去看看昔日的枣庄的样子。
枣庄位于山东最南端,处苏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特殊,境内很早就有“栈道、拱桥、驿路、古渡脉络全境”,水陆交通便利。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总理河道的工部右侍郎李化龙,开通了由夏镇经台儿庄到邳州的这段运河,使经常因黄泛而断航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畅通,“尽避黄河之险”。这段航道因为在峄县境内有东、西两条泇河补给水源,史称泇运河。泇运河通航以后,就成为上通微山湖、下连骆马湖的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由此推动“负丛山,临旷原,东控琅琊,西带漕渠,北抗龟蒙,南连淮甸”的枣庄地区区域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扼守南北水运干线上的重镇,被誉为“东省之襟喉”。图为1940年代的枣庄火车站。
枣庄|老照片: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外国人镜头下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文章插图

1940年代的枣庄火车站内的建筑物。1912年通车的津浦铁路,是近代山东的主干铁路之一,是扩大南北商品运输量和流通范围,加速商品周转的南北通道,加上南临陇海铁路线,更使得枣庄扼守南北、握控东西交通要道的地位益形凸显。这为“兵马车行,物资运输,外线增援”提供了极大便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0年代的枣庄火车站内,正在排队经过安全检查的乘客们。
枣庄|老照片: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外国人镜头下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文章插图

1940年代,从中兴煤矿公司的高楼上俯瞰枣庄城。中兴煤矿公司成立于1878年,矿厂位于山东峄县城北十二公里之枣庄,上世纪30年代,中兴煤矿公司与当时的开滦、抚顺齐名为国内三大煤矿。
1940年代的枣庄城门。走进城门便是一条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的大道。
1940年代的枣庄街景,照片所拍摄的是当时枣庄城内一条比较繁华的大街,照片远景处的山峰是卓山,卓山位于枣庄齐村镇。
枣庄|老照片: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外国人镜头下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文章插图

1940年代的枣庄街景,一个背着尖锐的铁耙的煤矿工人正准备进城。这种铁耙应该是耙碳用的。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随着煤炭的开采,逐渐有移民迁徙到“峄北窑场”周围聚居。在各聚居点,人们或以姓氏、或以地物村志等取名作标。比较有名的村落有金庄、三合庄、枣庄等。1911年,《中兴煤矿公司章程》中说明:“本公司总矿在峄县城北枣庄”。至此,枣庄地名在社会上才开始逐渐出名。
枣庄|老照片:1940年代的山东枣庄,外国人镜头下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