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COP15生态系统篇|普洱景迈山:人、茶与自然,一叶千年( 三 )


2004年的芒景村仍以种粮为主 。 由于茶叶没有市场 , 古茶园长年缺乏维护 , 杂草比茶树还要高 , 它们吸食了大量的养分 , 导致部分茶树缺乏光照通风 , 叶子枯黄 , 面临病死的危险 。 更让苏国文忧心的是 , 村民为保证吃饭和收入 , 以毁林的方式来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 甚至有人砍伐森林烧柴 , 卖给外面的人 。
“不能这样干 。 ”苏国文告诉村民要解决粮食问题的想法是对的 , 但不能以毁林为代价 , 祖先上千年留下来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去破坏的 。
茶树|COP15生态系统篇|普洱景迈山:人、茶与自然,一叶千年
文章图片

当时 , 市场上普洱茶的概念只有老茶和新茶之分 , 古茶并没有现在如此高的认可度 。 由于古茶叶子又黑又大 , 显得比较粗糙 , 人们反而更倾心于外表更加俊俏的台地茶 。
“实际上这个古茶 , 在茶类中应属于最好的茶之一 , 过去我们祖先用这个茶来做药的 。 我当时慢慢开始宣传古茶 , 后来社会上就知道景迈山还有古茶 , 这个是原生态的 。 ”
苏国文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2005年左右景迈山古茶一公斤干茶价钱差不多在56元 , 2007年在商业的炒作下曾一度猛涨到七八百一公斤 , 但很快价格下跌 , 最低时曾卖到18元都没人要 。 那个时候大家种茶的心气一下子就下来了 。
茶树|COP15生态系统篇|普洱景迈山:人、茶与自然,一叶千年
文章图片

▲景迈山古茶园 , 布朗族民众在采茶
“当时我给老百姓说 , 不怕 , 不是茶的问题 , 这是人为的问题 , 时间不会长的 。 到2010年的时候(茶叶价格)又好起来 , 慢慢就稳步上升 , 后来大家都信服我 , 认为我说的对 。 ”
在苏国文看来 , “在发展中保护 , 在保护中发展”是景迈山古茶林的唯一选择 。 景迈山的茶叶品质 , 正是源于茶树是在万亩丛林中生长 , 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 那将与其它地方的茶变得一样 , 没有区别 。
“要保护好古茶园 , 这个是祖先留下的遗产 。 有价也好没有价也好 , 都不要破坏它 。 因为它是我们种茶的历史见证 , 是我们人工种茶的活化石 , 历史文化价值是永远存在的 。 对于古茶园 , 原来我们把它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 , 现在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 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二位 。 ”这是苏国文对布朗族人的告诫 。
【保茶还林】
摒弃“高产密植”改善茶树生态

历史上 , 傣族、布朗族等世居民族认识茶树生长习性 ,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 直接在森林中育茶种茶 , 使茶林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 , 其中灌木层为茶树主要分布层 , 并因人工干预形成茶树优势群落 。 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 , 不但有利于调节森林空气湿度 , 而且形成了更多漫射光来促进茶树生长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