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为什么他是最懂旅行的人( 二 )


再比如 , 在聊到英裔美洲人中的得克萨斯人 , 因为常年要面对极不稳定的降雨 , 他们不得不去坚信自己能主宰命运 , 这也就造就了他们鲜明的人格特点:凡事愿意赌一把 。 同时 , “他们也愿意相信一些怪力乱神能够弥补自然界的不足 , 比如说找人来用测水仗寻找水源 , 或者用各种奇异的方式求雨” 。
爱斯基摩人有十二种不重叠的方式形容风 。 (图/unsplash)
这类故事在段义孚的各类著作中频频出现 , 这也让他的作品被更广泛的普通大众所接受 。
学者张雷在《恋地情结》中文译本出版后写道:“段义孚的观察多是通过对常识的声明 , 来审视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思想 , 从希腊神话到中国历史 , 从英国哲学到美国社会学 , 将各学科材料信手拈来 , 妙手裁剪 , 行云流水 , 不露痕迹 , 以深厚的人文传统制衡功利性的应用科学 , 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地理学本身 , 所以《恋地情结》刚出版的时候 , 一个大学书店将其归类为‘天文学和神秘学’ 。 ”
而之所以说“段义孚热”显得顺理成章 , 除了上文所说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本身足够贴近大众、段义孚的学术作品所具备的易读性和趣味性以及促使人反思自身与外部空间的关系等 , 更重要的是 , 段义孚切中了当下的社会情绪 。
博物成为了一种疗愈方式 。 (图/图虫创意)
如果我们扒开近一两年的热潮来看 , “考研、考公热”背后所对应的是对极致稳定的渴求;迪士尼、环球影城、演唱会的火爆是对一场场白日梦的打造;旅行、辞职、海外深造等“重启人生”的范本是出于某种恐惧做出的本能逃避;星座、灵修等玄学的热潮又是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 , 人们所寻求的某种心理疗法——似乎和前文所提到的得克萨斯人并无区别;博物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 , 也成为了都市人自我疗愈的方法之一 。
所以 , 在空闲的某天、某小时或半小时翻开段义孚的书 , 你看到恋地情结、看到逃避主义、看到恐惧景观、看到制造宠物 , 你会发现这一切正在发生 , 也许找不到你所经历的困境的解法 , 但或许能通过他的著作获得一些安慰 。
一个笑脸盈盈但又略显沉默的I人
回到段义孚本人 , 今年他的自传《我是谁?》出版 ,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独白 , 而不仅仅是学者段义孚的讲座 。
1941年 , 段义孚一家移居澳大利亚 , 他和他的兄弟们在学校里遭遇了骚扰和种族歧视 。 但面对这些遭遇 , 段义孚的形容是:“与其说伤害了我们 , 不如说是激怒了我们 , 因为我们在这些方面并不自卑 。 ”而对于这种自信的反思 , 段义孚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自信难道不是源于阶级 , 源于享受特权的经历吗?”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