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假不出行,你会焦虑么?

编辑导读:国庆长假就要来了,你准备出门旅游吗?好像假期不旅游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实际上是受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题|长假不出行,你会焦虑么?
文章插图
不知为什么,每逢放长假,只要没有旅行计划,就跟欠人钱一样,又是焦虑又是羞愧。但凡莫名其妙的感觉,多半是外部植入的「思想」在偷偷操纵我们的想法。
作为一个「自由」人,咱当然得把这一“未经同意擅闯大脑的思想”揪出来。
一个显而易见的嫌疑犯是“从众效应”(社会心理学)。
因为节假日大家都出行,所以不出行的人会感到“从众压力”。
这个理由很简单,但说了等于没说。大家都排队时,没有排队的人自然会感到压力,但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最初要去排队,为什么节假日人们就要举家出行,又不是大雁南归。
另一个更有解释力的观点是“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主义这个词近年被滥用了,它内涵很大,所以我们得说具体点,是消费主义下的“符号消费”在作祟。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消费,不仅是为了“使用价值”,更多的是为了其“符号价值”——即符号所指代的“意义”——通常是某种身份标签。
就像中世纪男贵族穿的紧身丝袜,或是金庸小说里丐帮体现地位的布袋,都是一种“身份标签”。
近几十年来,旅游业已然被塑造成了中产阶级的典型身份标志,跟紧身袜、小布袋是一个玩意。
你崇尚中产,就会下意识模仿中产的生活方式,眼看一年一度的长假将至,如若错过,岂不是贵族绅士没穿丝袜、丐帮X袋弟子丢了布袋?能不焦虑么?
课题|长假不出行,你会焦虑么?】那么,符号消费缺席所造成的“身份危机”会是“放假没有出行计划就焦虑”的正确答案么?
我认为,这个答案在十年前、五年前甚至两年前都还说的过去。但这两年来,社会潮流已然质变。哪怕最迟钝的人都感觉到,华夏巨船已经从追求“效率”向追求“公平”调头,社交媒体上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态度从“强调”变成了“抹平”。一个直观的表现是,如今互联网上“炫富”的人很少见了。
而消费主义-符号消费生效的基础恰恰是“强调差异性”,没有土鳖怎么凸显高雅,没有苦役工哪能突出安逸活?但这些不良攀比风近年渐渐消散了。
由此可见,符号消费缺席造成的“身份危机”亦非主因。
那么,造成“长假不旅游就有欠钱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个感受本身就给出答案了——欠人钱。
市场经济有个很诡谲的特点,一旦市场体系之外的“事物”被纳入,也会在同时改变该事物的「本质」。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