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特色美食( 二 )


7、炒肝: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剩焕⑽┏切〕灾械馁摺
爆肚: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 。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
8、焦圈: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真叫人吃不够 。
9、茶汤: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
10、糖火烧: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 。
11、驴打滚: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
北京烤鸭: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用,为宴席常用面点,更是家常风味小吃 。
1、糖耳朵
糖耳朵是又叫蜜麻花,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蜜麻花,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比较有名,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 。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 。
2、姜汁排叉儿
姜汁排叉儿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 。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
3、艾窝窝
艾窝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北京风味小吃,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颇受大众喜爱 。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面粉做外皮,其内包的馅料富有变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药泥等营养丰富的天然食材,质地粘软,口味香甜,色泽雪白,常以红色山楂糕点缀,美观、喜庆 。因其皮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窝窝 。艾窝窝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
4、北京炒肝
北京炒肝是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 。由猪大肠,猪肝等制作而成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 。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 。北京炒肝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
5、北京豆汁儿
北京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 。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儿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豆汁儿本来是北京普通百姓的最爱,后因乾隆传入宫廷,成为宫廷饮品 。北京豆汁儿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
6、豌豆黄
豌豆黄也称为豌豆黄儿,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是北京春季的一种应时佳品 。通常将豌豆磨碎、去皮、洗净、煮烂、糖炒、凝结、切块而成 。成品后,外观浅黄色,味道香甜,清凉爽口 。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 。豌豆黄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
7、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是中国传统特色面食,初起源北京,后传遍大江南北之后便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老北京炸酱面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 。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 。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 。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 。在老北京炸酱面、海碗居、一碗居都有比较正宗的炸酱面 。
8、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北京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 。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 。卤煮火烧入选“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北京榜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