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下)( 二 )


胜日重寻小有天 , 霜林横上梓阳巅 。
繁华梦境宁如昔 , 烟雨山城迥欲连 。
幽涧桃花余石在 , 毗庐佛火一灯传 。
廿年回首知交好 , 旧句依稀壁上悬 。
清嘉庆《旌德县志》成书时 , 毗庐阁已圮 。
清咸丰年间 , 太平天国战乱在旌德持续八年之久 , 庙宇、佛殿惨遭劫难 , 几毁一空 , 梓山资福禅寺同样在劫难逃 。
旌德百姓记忆中的梓山庙 , 应是东岳庙 。 宋绍兴十年(1140)建 ,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6)重建 。 庙前有千佛楼 , 楼旁有地藏殿、十王殿 。 民国初年才建起观音阁 。
东岳庙供有东岳菩萨 , 考吴自牧《梦梁录》载:“三月二十八”乃东岳天齐仁圣帝诞之日 。 其神掌天下人生死 , 诸郡邑皆有行宫奉香火 。 每年到了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七月二十四、七月二十五 , 为东平殿祀神张巡生日;十月初十为城隍生日 , 官绅祀祝祈祷甚盛 。 百姓及附近望姓大族 , 争先恐后出菩萨会 , 抬着菩萨 , 旗锣开道 , 鸣铳放炮 , 香花灯烛 , 百戏杂陈 , 仪仗伴随 , 唱戏酬神 。
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下)
文章图片

梓山腰的观音庙(江建兴摄)
每逢菩萨会 , 旌德四乡和绩溪等地农民纷纷结伴而来观看迎神赛会 。 农历三月二十八前后正是备耕生产、各种秧苗投种时期 , 沿习“日中为市”“以物易物”传统 , 将多余的农副产品、手工制品、瓜果秧苗等 , 随身带来交换自己春耕缺少的东西 , 正所谓“一探亲、二拜年” , 两全其美 。 时值春耕季节 , 春雨霏霏 , 蓑衣箬帽成了畅销品 , 遂习称“蓑衣箬帽会” , 百姓口语为“三月二十八” 。
民国十八年(1929) , 国民党县党部发动青年学生破除迷信 , 上梓山打掉了菩萨塑像 , 东岳庙、东平殿、城隍庙 , 一应泥塑木雕偶像 , 皆遭粉身碎骨之灾 , 自此以后不再出菩萨会了 。 不过“三月二十八”蓑衣箬帽会 , 一直沿续了下来 , 不过交易的物资与时俱进了 。
旧时观音阁香火鼎盛 。 绩溪、歙县、泾县、南陵、繁昌、芜湖、宣城、宁国、郎溪、广德等地都有信徒前来梓山朝拜 。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诞生日)、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子时开始 , 直至次日未时止 , 寺庙内香烟燎绕 , 八方香客络绎不绝 。 直至“文革”期间 , 梓山的东岳庙、十王殿、观音阁才毁坏殆尽 。
如今山腰处的观音殿 , 建筑上已非昔日那般模样 。 至于山上的香火旺与不旺 , 我没认真考证 。 但我只知道每逢菩萨生日 , 从梓山上传出的爆竹声是可以搅了满城人睡梦的 。 殿外墙边堆着十几块功德碑 , 刻着密密麻麻的捐款者姓名 , 这些实物足以与热闹的爆竹相应证 。 殿边的一汪古井 , 曾经一度 , 许多登山的市民拎着塑料桶打水回家 , 烧水泡茶 。 是因山泉之清洌 , 还是因佛水之神奇 , 不得而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