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上)

方光华
第1018期
梓山 , 在旌德县城旌阳镇东南面 , 迤逦向西 , 连接城廓 , 濒临徽水 , 与旌德文庙、旌阳镇政府(原县署)遥遥相对 。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惯于每天睁眼就看到梓山 , 因为梓山就站在窗户外天天面对自己 。
三月踏春去的是梓山 , 九月登高走的是梓山;迎神敬佛拜的是梓山 , 文人相聚游的还是梓山 。
站在旌阳城 , 仰望梓山 , 三峰耸立 , 形如笔架 , 秀绝云表 。
梓山高476米 。 山不高而秀雅 , 林不大而茂盛 。 登临纵目 , 四方景物一览无余 。 从唐到宋 , 从元至清 , 旌阳城无论是修庙建塔 , 还是筑城架桥 , 尽在梓山的视野之内 。
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上)
文章图片
梓山(江建兴摄)
梓山因梓树而名
“梓山”的得名 , 想来一定是因为很久很久以前 , 山上长有许多梓树 。 这一点 , 我所见到的所有史志资料都没有说 。 或许 , 那时梓山上长梓树太稀松平常 , 修方志的人并没有考虑到以后沧海桑田的变化 。
“桑梓”在中国 , 之所以成为故乡的代名词 , 就因为它们在古代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 。 桑叶可以用来养蚕 , 果可以食用酿酒 , 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 , 皮可以造纸 , 叶、果、枝、根、皮皆可入药 。 梓树嫩叶可食 , 种子外皮可取蜡点灯 , 皮是中药(梓白皮) , 木材轻软耐朽 , 宜雕刻 , 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 。 此外 , 梓树速生 , 常被作为薪炭用材 。 过去房前屋后植桑种梓 , 是习惯亦是传统 。 古老的《诗经》说“惟桑与梓 , 必恭敬止” 。 朱熹在《诗集传》中语:“桑、梓二木 , 古者五亩之宅 , 树之墙下 , 以遗子孙 , 给蚕食、器具用者也 。 ”对于这样两种大恩于人的树 , 古人往往心怀敬意 。
梓山|旌德:亦诗亦佛话梓山(上)
文章图片
梓树(江建兴摄)
县志上只说 , 宋明清以来 , 梓山上松柏掩映 , 想必那时梓树在梓山已然稀少 。 以至于几百年之后 , 旌德人知道梓山宾馆、梓山广场之名与“梓山”有关系 , 却不知道梓山因何而名 , 更不知道梓树长什么样?这样的物证 , 梓山脚下的旌德中学校园内还有 , 老辈人习惯称“豆角树” 。 古往今来 , 络绎于梓山的游人和雅士们 , 关注的大多是松柏掩映的楼台、梵宇 , 对于梓树反倒少了些人文关怀 。
梓山的文化秉性
清代《宁国府志》这样介绍梓山:“在县南二里 , 山源自徽境 , 连属至此 , 耸立千余仞 。 山顶有甘露王行祠 , 半山有览众亭 , 今废 。 仅有梓山祠 。 有三台峰 , 有石涧 , 有桃树不花而实 。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